囊距翠雀
《中华本草》:囊距翠雀
拼音注音
Nánɡ Jù Cuì Què
英文名
Saccatespur Larkspur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囊距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brunonianum Royl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囊距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茎高10-34cm,被白色短柔毛和黄色腺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叶柄长3-9.5cm;叶片肾形,长2.2-4.2cm,宽5.2-8.5cm,3深裂,裂片互相邻接或稍覆压,具缺刻状小裂片和粗牙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伞房花序有花2-4朵;花梗长5.5-7cm,密被白色短柔毛和黄色腺毛;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上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宽卵形,长1.8-3cm,蓝紫色,两面被柔毛;距短,囊状,长6-10mm;花瓣2,先端2浅裂,被糙毛;退化雄蕊2,有长爪,瓣片长约7mm,2深裂,腹面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无毛;心皮4-5,被短柔毛。蓇葖果长约1.6cm;种子扁四面体形,长约2mm,沿棱有翅。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0-6000m的草地或多石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化学成分
全草含囊距翠雀碱(brunonine),花还含囊距翠雀宁(delbrunine),囊距翠雀灵(delbruline)及囊距翠雀星(delbrusine)等生物碱。
性味
苦;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痒;凉血解毒。主流行性感冒;皮肤痒疹;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各家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治流感,皮肤痒疹,蛇咬伤。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囊距翠雀
拼音注音
Nánɡ Jù Cuì Què
别名
囊距飞燕草
来源
毛茛科囊距翠雀Delphinium brunnonianum Royl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西藏。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主治流行性感冒,皮肤痒疹,蛇咬伤等症。
用法用量
0.5~1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囊距翠雀
拼音注音
Nánɡ Jù Cuì Què
别名
甲果贝(藏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囊距翠雀花的全草。8~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10~22厘米,疏被短柔毛或无毛。叶2~3枚生于茎中部以下,具长柄;叶片圆肾形至心形,长2.2~4.2厘米,宽4.5~8.5厘米,掌状浅裂,边缘有不规则齿裂,两而疏被短柔毛。伞房状花序具2~4朵花;小苞片生于花梗中部或上部,椭圆形;花大,左右对称;萼片5,蓝紫色,宽卵形,长2.2~3厘米,上面萼片的距比萼片短,囊状;花瓣2,有距;雄蕊多数;退化雄蕊2,黑褐色,具长爪,瓣片矩圆形,2裂,中央有黄色髯毛;心皮5。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地或岩石附近。分布西藏。
性味
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治流感,皮肤痒疹,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滇瑞香
- 桑耳
- 虾须豆
- 蟾酥
- 灵香蒿
- 远志木蓝
- 金盏菊根
- 蚂蚁上树
- 尾叶山柑
- 天脚板
- 羊洪膻
- 麦芽
- 黄杨叶
- 红丝线
- 理肺散
- 白云花根
- 秤钩风
- 川木香
- 兴木蒂那布
- 毛杨梅皮
- 盲肠草
- 水黄杨木
- 刺萼悬钩子
- 倒生莲
- 羊胆
- 碗花草根
- 土当归
- 马鬃参
- 山佛手
- 蝙蝠葛
- 凤凰衣
- 红粉
- 仙环小皮伞
- 獾骨
- 椬梧
- 水牛角浓缩粉
- 河豚
- 喜树叶
- 红根草
- 硬骨藤
- 剑叶铁角蕨
- 海蕴
- 狗牙花
- 羊骨
- 山地豆
- 鳗鲡鱼血
- 苦艾
- 罗勒根
- 黄竹参
- 樱桃核
- 野鸡肉
- 红果参
- 臭灵丹
- 云南冻青叶
- 椿树花
- 九龙盘
- 绿萼梅
- 大叶桉果
- 香樟叶
- 老来青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偷筋草
- 台蘑
- 吐烟花
- 老君须
- 芫青
- 桃枝
- 菟丝子
- 乌骨藤
- 一文钱
- 甜瓜皮
- 冬瓜皮
- 白淋草
- 桐叶
- 肋柱花
- 玉簪根
- 蚯蚓
- 黄桷叶
- 千年艾
- 假木通
- 米团花
- 甜瓜根
- 藤乌
- 墙草
- 全毛悬钩子
- 花被单
- 千金花
- 七星草乌
- 千叶独活根
- 枪乌贼
- 黄栌根
- 马先蒿
- 菊花苗
- 五龙根
- 金丝藤
- 燕麦灵
- 小赤麻
- 红须须
- 金珠柳
- 土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