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针
《中华本草》:单面针
拼音注音
Dān Miàn Zhēn
别名
刺壳椒、土花椒、三百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壳椒的根、根皮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echinocarpum Hemsl. [Fagara echinocarpum (Hemsl.) Eng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根、根皮、茎皮发片晒干;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攀援木质藤本。具皮刺,刺长2-4mm,刺下弯或稍呈水平直出。奇数羽状复叶(有时为偶数),坚纸质至革质;叶轴被下弯的刺及短毛;小叶柄长1-3mm,被短毛;小叶片5-9,稀为3或11,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为长椭圆形,长6-13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或为尾状渐尖,钝头或圆而微凹,基部圆而钝斜或为宽楔形,全缘,中脉被极短的疏柔毛,下面中脉常具弯曲的皮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花轴长5-8cm,被短柔毛;雄花的萼片4,卵形,长不及1mm,先端尖或钝;花瓣4,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mm,端钝或尖;雄蕊4,较花瓣长,退化心皮无毛,花柱尖长,先端短的二叉裂;雌花的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同,但无退化雄蕊,心皮4,花柱甚短,柱头头状,均无毛。成熟的心皮1-4,通常2-3数,灰色;分果爿圆珠形,表面着生坚硬、伸长、有时为分叉的针刺,针刺通常长4-7mm,最长可达1cm。种子圆球形,直径约6mm,黑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山坡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具较密粗纵纹或浅纵沟。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栓皮厚,易断裂,外侧黄棕色,内侧红棕色,横断面皮部灰色,木部淡棕色。气特异,味极苦。[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径向延长,内侧有少数细胞的外壁稍增厚。韧皮纤维和晶纤维较少,单个或数个成束散在;石细胞偶见,长圆形具短分枝,油细胞散在,长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导管单个或2-4个径向排列。
化学成分
薄层色谱表明本品含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光叶花椒碱(nitidine),11-甲氧基白屈菜红碱(11-methoxychelerythrine)和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性味
辛;苦;凉;小毒
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12h,滤过,回收甲醇,使成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兰花碱,加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对照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μl,点于同一硅胶H-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氮水(15:4:1)展开,展距12cm。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斑点,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橙红色。
功能主治
消食助运;行气止痛。主脾运不健;厌食腹胀;脘腹气滞作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面针
别名
山枇杷、白三百棒、九百锤、大叶花椒、山椒根、黄椒根、钻山虎、单面虎
来源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蚌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辛、涩,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根: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扭伤,骨折。
子:理气止痛。用于疝气痛。
用法用量
根、子3~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东方狗脊
- 东北雷公藤
- 单花金丝桃
- 大豆黄卷
- 东北蛔蒿
- 倒生根
- 金线兰
- 大臭黄荆
- 豉虫
- 大叶紫薇
- 黄芦木
- 大草乌
- 大刺儿菜
- 撑篙竹
- 大巢菜
- 大丁草
- 龟版胶
- 金鸡尾
- 红果参
- 活血丹
- 甘青铁线莲
- 东菊
- 蛇退
- 口蘑
- 棱子芹
- 苦荞头
- 勒马回
- 冷饭果
- 东风橘
- 栗
- 苦生叶
- 金鸡豇豆
- 叩头虫
- 苦参
- 接筋草
- 金雀马尾参
- 金匙叶草
- 寄居蟹
- 柳叶藓
- 栾樨
- 炉甘石
- 卵叶橐吾
- 栾华
- 柳叶亚菊蒿
- 狸肉
- 林荫千里光
- 楼梯草
- 六棱菊
- 鸡蛋壳
- 勒管草
- 栗树皮
- 灵猫骨
- 灵香草
- 卵叶寄生
- 吕宋果
- 漏芦
- 乱角莲
- 柃寄生
- 柳白皮
- 柳絮
- 梨枝
- 灵香蒿
- 凉喉茶
- 华山参
- 柳花
- 栗花灯心草
- 六月雪叶
- 兰花根
- 冷饭果叶
- 柳叶菜
- 栗树根
- 苦树皮
- 灵砂
- 苦蘵根
- 六蛾戏珠
- 刘寄奴
- 李树胶
- 林背子
- 灵芝
- 灵芝草
- 柃木
- 柳屑
- 梨树根
- 苦木
- 苦楝叶
- 岭南杜鹃
- 栗壳
- 栗毛球
- 梨木皮
- 苦竹叶
- 冷杉果
- 凉伞盖珍珠
- 廉姜
- 宽筋藤
- 昆明鸡血藤
- 梨果仙人掌
- 苦天茄叶
- 烂茶叶
- 犁头草
- 两广瘤足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