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香子
《中华本草》:龙脑香子
拼音注音
Lónɡ Nǎo Xiānɡ Zǐ
英文名
Borneolum
出处
出自《唐本草》:龙脑香子,似豆蔻,皮有甲错,香代龙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f.
原形态
龙脑香树 常绿乔木,高达5m。全株无毛。树皮裂缝处带有溢出的龙脑结晶。叶互生,革质;叶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全缘,基部钝圆或阔楔形,上面亮绿色,背面灰绿色,主脉明显,侧脉网状。圆锥花序生于上部枝腋;花两性;花托肉质微凹;花萼5,覆瓦状排列,开花后继续生长;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离生,花药线状;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丝状。干果卵圆形,果皮革质,花托呈壳斗状,边缘有5片翼状宿存花萼;种子1 -2颗,具胚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雨林。资源分布:分布于海洋群岛。
性味
辛;温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下气;消食。主食积胀满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0.3g。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下恶气,消食,散胀,香口。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龙脑香子
拼音注音
Lónɡ Nǎo Xiānɡ Zǐ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种子。
性味
①《唐本草》:"辛。"
②《纲目》:"辛,温。"
功能主治
《唐本草》:"下恶气,消食,散胀,香口。"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分。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落新妇根
- 蓝桉根皮
- 龙老根
- 辽东鳞毛蕨
- 木半夏根
- 驴蹄草
- 鬣羚角
- 芦叶
- 鲤鱼脂
- 芦竹根
- 鲮鲤
- 龙牙草根
- 墨
- 路边草
- 密花树
- 镰片假毛蕨
- 镰羽贯众
- 栗花
- 澜江百合
- 牧马豆
- 米伞花
- 美商陆叶
- 脉果漆
- 毛勾儿茶
- 穞豆
- 天荞麦根
- 老虎耳
- 菱蒂
- 龙牙楤木
- 辣蓼
- 驴骨
- 芦茎
- 芦荟根
- 鳢鱼血
- 落地荷花
- 密纹薄芝
- 雷公连
- 鲢鱼
- 鲤鱼肠
- 莲叶橐吾
- 落花生枝叶
- 蓝萼香茶菜
- 蓼螺
- 龙骨
- 辣椒
- 明萼草
- 木姜子茎
- 驴毛
- 龙利叶花
- 落花生油
- 龙眼叶
- 蓝花扁竹
- 裂蹄
- 辣根草
- 老虎姜
- 老鹳草
- 芦根
- 蓝桉
- 龙眼核
- 蓝花龙胆
- 龙船花
- 冥楂
- 密蒙花
- 辣姜子
- 连蕊茶
- 骆驼肉
- 鲤鱼皮
- 荔枝壳
- 莱菔
- 莲房
- 萝卜防己
- 蓝圆鲹
- 蓝花绿绒蒿
- 裂序楼梯草
- 慕荷
- 连香树果
- 木姜子根
- 骆驼毛
- 菱茎
- 鹿靥
- 蒌叶
- 辽东栎壳斗
- 木姜子叶
- 驴乳
- 老蛇头
- 老鸦嘴
- 驴阴茎
- 老鸦花藤
- 莨菪叶
- 莲雾
- 龙涎香
- 龙眼肉
- 蓝胡麻草
- 蓝锡莎菊
- 辣根菜
- 木兰花
- 魿鱼
- 鲈鲤
- 龙眼花
- 龙船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