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紫珠
《*辞典》:长叶紫珠
拼音注音
Chánɡ Yè Zǐ Zhū
别名
山枇杷(《福建民间草药》),牛舌癀(《闽南民间草药》),野枇杷(《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毛紫珠的根或茎、叶。
原形态
灌木,高约3米。小枝及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柔毛。叶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22厘米,宽4~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钝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脉上常有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茸毛,侧脉10~14对;叶树粗,长1~2厘米。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柄长1~2厘米,密被长茸毛;花无柄,密集于花序之顶;萼锥状,被柔毛,有4尖齿;花冠筒状,4裂,紫红色,被茸毛;雄蕊4,突出,花药纵裂;子房4室。核果球形,径约1.5毫米,淡紫色,藏于宿萼内。花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生境分布
生于平地或山麓。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
《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治风湿痛,风寒咳嗽,吐血。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毒杀虫,驱风除湿,清痰镇咳。"
②《闽南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
复方
①治上肢风湿痛:长叶紫珠鲜根二至三两。水煎或调酒服。
②治风寒头痛:长叶紫珠鲜叶一两。水酒煎服。
③治风寒咳嗽:长叶紫珠鲜叶一两,糖适量。水煎服。
④治吐血:长叶紫珠捣烂取汁半杯调蜜服。
⑤治水肿:长叶紫珠鲜根或鲜茎叶一至二两。水煎服。(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香柏
- 黄花地丁
- 波缘楤木
- 鸡油菌
- 镰羽贯众
- 龙胆
- 大黄树
- 地柏树
- 红花岩松
- 白鸡屎藤
- 萱草
- 莲座叶通泉草
- 小叶地不容
- 象头花
- 剑叶玉簪
- 盾翅藤
- 麋骨
- 桃叶
- 千金子霜
- 黄明胶
- 黑虎七
- 兔儿风
- 水莲沙
- 五瓣寄生
- 夜关门
- 花鱼
- 马蛋果
- 水接骨丹
- 紫鸭跖草
- 金兰
- 太子参
- 胡颓子叶
- 白花铁线莲
- 香附
- 遍地金
- 华西小石积
- 白果紫草
- 灯笼泡
- 豆角柴
- 和他草
- 假山皮条
- 素兴花
- 赤阳子
- 密蒙花
- 醉魂藤
- 乳腐
- 响叶杨
- 草藤乌
- 鹿肾
- 鹿藿
- 峨嵋耳蕨
- 白榔皮
- 散血草
- 叶上果根
- 味牛膝
- 鸭跖花
- 白背叶
- 见血住
- 绿茎槲寄生
- 多花猕猴桃
- 土人参
- 五代同堂
- 耳草
- 荚蒾子
- 黄珠子草
- 楼梯草
- 大狗尾草
- 粽粑叶
- 荔枝草
- 曼陀罗子
- 红管药
- 灰包
- 寒莓
- 金边龙舌兰
- 蓝桉
- 棕榈根
- 普陀南星
- 东菊
- 嘉兰
- 鸡眼草
- 凤尾搜山虎
- 海螵蛸
- 野兔脑
- 羊须
- 小三棵针
- 杉材
- 杜茎山
- 羊外肾
- 双参
- 橄榄根
- 玛瑙
- 谷精草
- 越橘果
- 石筋草
- 香叶子
- 虾须草
- 白花丹
- 指天蕉
- 苍山橐吾
- 红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