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草
《中华本草》:牛皮草
拼音注音
Niú Pí Cǎo
别名
酸藤子
英文名
all-grass of Spire Medinilla,Assam Medinilla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顶花酸脚杆的芭、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dinilla assamica (C. B. Clarke) C. Chen.[Anplectrum assamica C. B. Clarke; Medinilla spirei Gui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攀援灌木,有时呈藤本状,高1-4m。小枝印四棱,无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或无;叶片坚纸质,卵形,披针状卵形或椭圆形,长10-21cm,宽3.8-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偏斜,稀钝,全缘或具细浅锯齿,两面密布小突起,或前面被疏粗伏毛及粮秕;基出脉3-5条。由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约0.5mm;花萼杯形,长约4mm,密布小突起,边缘微波状,裂片不明显;花瓣4,粉红色,广卵形,先端钝或近急尖,长4.5mm,宽3.5mm;雄蕊8,等长,花丝长约3mm,花药基部小瘤与药隔连接成距;子房下位,4室,扁球形,先端平截,全缘,具隔片。浆果球形,长4-5mm,直径的4mm,先端平截,盘形,种子桥楔形,具小突起。花4-6月,果期约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50m的山谷,山坡的疏、密林中,溪边、路旁湿润的地方。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主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茎:有退热作用,用于小儿发烧。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橘白
- 朴树叶
- 牛耳朵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金橘叶
- 金橘核
- 橘叶
- 江蓠
- 粳米泔
- 聚头蓟
- 茳芒
- 盘羊角
- 蕨麻
- 牛泷草
- 牛蒡茎叶
- 牛血
- 牛靥
- 棘刺花
- 蒟酱叶
- 葡萄叶秋海棠
- 酒
- 嫁(虫戚)
- 金刚散
- 牛角七
- 金橘露
- 景天三七根
- 金礞石
- 橘红珠
- 矩叶酸藤果
- 箭杆七
- 砒石
- 菊架豆
- 见血封喉
- 豇豆叶
- 酒饼叶
- 家兔骨
- 景天花
- 棘叶
- 朴树皮
- 菊三七
- 金丝桃
- 牛膝
- 牛藤果
- 鸟不企
- 鸟不企叶
- 偏瓣花根
- 泡花子
- 莙荙子
- 牛角三七
- 牛骨
- 榉树
- 泡桐果
- 泡桐根
- 泡桐花
- 菊花叶
- 蓟罂粟根
- 寄居蟹
- 牛胞衣
- 尖尾风
- 金凤藤
- 牛西西
- 牛角藓
- 糯稻根
- 金盏菊花
- 披针叶卫矛
- 盘羊睾丸
- 金丝桃果
- 牛至
- 牛鼻栓
- 金樱子
- 金猫头
- 金缕半枫荷
- 帕梯果
- 苤蓝
- 角蒿
- 牛筋条
- 牛筋果
- 牛耳枫
- 金丝矮陀陀
- 救军粮叶
- 鸟巢菌
- 啤酒花
- 箭杆杨
- 牛戳口
- 蒲葵子
- 牛皮
- 牛目椒
- 豇豆根
- 硇砂
- 闹羊花
- 金线鱼
- 矩形叶鼠刺
- 普洱茶膏
- 聚花草
- 爬地卷柏
- 菊苣
- 蒲种壳
- 尖刀苦马菜
- 金乌贼(海螵蛸)
- 橘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