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树花
《中华本草》:椿树花
拼音注音
Chūn Shù Huā
别名
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a sinensis A.Juss.]采收和储藏:5-6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
香椿 叶乔木,高达16m。树皮暗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有时具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有特殊气味;叶柄红色,基部肥大;小叶8-10对,小叶柄长5-10mm;叶片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8-15cm,宽2-4cm,先端尖,基部偏斜,圆或阔楔形,全缘或有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叶脉或脉间有长束毛,花小,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状椭圆形;退化雄蕊5,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盘远较子房为短。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5cm,先端开裂为5瓣。种子椭圆形,一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2700m以下的房前屋后、村边、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肝;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久咳;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虫实
- 乌蛇
- 垂果大蒜芥
- 川桂
- 川谷根
- 虫笋
- 蚕豆叶
- 蚕豆茎
- 刺子莞
- 刺楸树根
- 茶
- 乌骨鸡
- 虫白蜡
- 午时花
- 蚕豆花
- 弯管花
- 冲天伞
- 刺楸茎
- 刺竹茹
- 刺芋
- 刺花椒
- 川梨
- 慈竹茹
- 朝鲜梾木枝
- 蝉花
- 磁石
- 刺天茄叶
- 刺桐叶
- 刺梨叶
- 刺楸树叶
- 刺芫荽
- 吹风藤
- 垂穗荛花
- 葱实
- 五爪金龙
- 慈竹叶
- 五转七
- 朝鲜一枝黄花
- 刺梨花
- 刺榆
- 万丈深茎叶
- 刺鸭脚木
- 茶子
- 吹风散
- 垂珠花
- 川牛膝
- 五托莲
- 慈竹根
- 慈竹沥
- 慈竹花
- 粗棕竹根
- 刺榆皮
- 刺竹叶
- 催产草
- 乌药子
- 垂果南芥
- 刺南蛇藤
- 刺菱
- 刺菱根
- 苍耳
- 川白苞芹
- 菜豆树
- 虫豆柴
- 蚕蛹
- 楮实子
- 秤钩风
- 刺莓果根
- 乌骨麻
- 藏丁香
- 蟾蜍肝
- 穿根藤
- 臭冷杉
- 穿石藤
- 五指山参
- 刺沙蓬
- 匙叶黄杨
- 莿(木冬)
- 五蕊寄生
- 蛏壳
- 秤杆草
- 乌桕木根皮
- 乌泡刺
- 叉歧繁缕
- 乌蛇胆
- 乌鸦头
- 朝鲜崖柏
- 侧柏叶
- 刺葡萄根
- 苍白秤钩风
- 苍白过路黄
- 苍耳囊虫
- 乌蔹莓
- 丛毛榕
- 翅卫矛
- 刺藦苓草
- 匙羹藤
- 茶绒
- 川乌
- 藏报春
- 藏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