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比木
《中华本草》:马比木
拼音注音
Mǎ Bǐ Mù
别名
公黄珠子、追风伞。
英文名
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Root-bark of 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马比木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s (Oliv.) Sleum.[Mappia pittosporoides Oliv.]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
马比木 矮灌木或很少为乔木,高2-3(-10)m。枝有棱,被短柔毛,后变无毛,芽被柔毛。叶互生或枝上部近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宽深精,槽里被糙伏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7-24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具光泽;中脉下凹,侧脉6-7对,弧曲上升,远离叶缘处网结。花两性或杂性,聚伞花序顶生,长约7cm,总梗、分枝、花序轴通常扁平,被粗伏毛,花梗长1-2mm;花萼绿色,钟形,长约2mm,外面稀被粗伏毛,5裂齿,裂齿三角形;花瓣黄色,线形,反卷,长约7mm,宽约2mm;雄蕊5,长约5mm,花丝长4-5mm,基部稍粗,花药卵形;子房近球形,被长硬毛,花柱绿色,长约2mm,柱头头状;花盘肉质,具不整齐裂片或深圆齿,里面疏被长硬毛,果时宿存。核果椭圆形,稍扁,幼果绿色,转黄色,熟时为红色,长1-2cm,径0.6-0.8cm,先端明显具鳞脐,有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450-(2500)m的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
含喜树碱(camptothecine)及喜树碱的甲氧基衍生物。
性味
温;辛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理气散寒。主风寒湿痹;浮肿;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复方
1.治浮肿:公黄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五钱。煨水服。2.治小儿疝气:公黄珠子三钱。煨水服。3.治关节疼痛:公黄珠子适量。煨水熏洗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马比木
拼音注音
Mǎ Bǐ Mù
别名
公黄珠子、追风伞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长6~11厘米,宽1.5~3.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平滑或在中脉上有疏生粗毛,下面在侧脉上有疏生粗毛,具短柄。聚伞花序顶生,以多花合成,具有短总梗;萼片5齿裂,外面被疏生粗毛;花瓣5片,基部连合,淡黄色,外面有粗毛,内面有柔毛;有臭气;子房密生粗毛。核果椭圆状,先端有钝状突起。
生境分布
生于土坡。分布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理气散寒。
复方
①治浮肿;公黄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五钱。煨水服。
②治小儿疝气:公黄珠子三钱。煨水服。
③治关节疼痛:公黄珠子适量。煨水熏洗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黑芝麻
- 蚬壳
- 四大天王
- 野烟叶
- 莱菔子
- 海柳
- 大皂角
- 千里光
- 树腰子
- 梨枝
- 小丁香
- 干漆
- 七叶一把伞
- 猪蓼子草
- 峨眉观音座莲
- 冬葵子
- 蕨麻草
- 朝天罐
- 八月札
- 草果药
- 女菀
- 岩扫把
- 鬼臼
- 王孙
- 麒麟尾
- 梧桐
- 小叶爱楠
- 岩檀香
- 鸡嗉子花
- 蟋蟀
- 小黑药
- 柳叶鬼针草
- 小红蒜
- 金箔
- 火索麻
- 螳螂跌打
- 姜叶
- 昆布
- 虎咬癀
- 午香草
- 三消草
- 石瓜子莲
- 鸡血七
- 喜树皮
- 山莨菪
- 海芋
- 九龙藤
- 肾精子
- 骆驼蹄瓣
- 芜菁花
- 黄荆叶
- 春不见
- 甘蓝
- 石彭子
- 常春藤
- 万寿菊
- 腊梅
- 合掌消
- 木蝴蝶
- 山白菊
- 藿香
- 地胆草
- 墓头回
- 地柏枝
- 茄花
- 离根香
- 枪花药
- 椰子油
- 奶浆参
- 马尾伸筋
- 木槿根
- 炙红芪
- 两头尖
- 碧桃干
- 土牡蛎
- 虫牙药
- 樟树根
- 土半夏
- 猴骨
- 野靛青
- 黄紫堇
- 尾叶山柑
- 乔木刺桐
- 干姜
- 山稔根
- 菾菜根
- 胡桃青皮
- 师实
- 金环蛇
- 灯心草根
- 东风菜
- 小罗伞
- 土附子
- 蜻蜓兰
- 土箭芪
- 绣线菊子
- 贯众叶溪边蕨
- 蔷薇枝
- 青酒缸
- 雀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