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靴藤
《中华本草》:武靴藤
拼音注音
Wǔ Xuē Ténɡ
别名
断肠苦蔓、小羊角扭、小羊角木、羊角藤、金刚藤、蛇天角、饭杓藤、武也藤、心胀黄、细叶羊角扭
英文名
Root of Australian Cowplant
出处
出自《实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匙羹藤的根或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ema sylvestre (Retz.) Schult.[Pe-riplocasylvestris Retz.;Gymnema affine Decne.;G.alterniflo-rum Merr.]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枝叶春季采收,鲜用。
原形态
全株具乳汁;茎皮灰褐色,具皮孔,幼枝被微毛。叶对生;叶柄长3-10mm,被短柔毛,先端具丛生腺体;叶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1.5-4cm仅叶脉被微毛;侧脉4-5对,弯拱上升。聚伞花序伞形状,腋生;花序梗和花梗被短柔毛;花萼片5,裂片被缘毛,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略向右覆盖;副花冠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下,厚而成硬条带;雄蕊5,着生于花冠简的基部;花药先端具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直立;柱头伸出花药之外。蓇葖果羊角状,长5-9cm,基部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膨大。种子卵形,先端轮生白色绢质种毛,长约3.5cm。花期5-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中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干燥根圆柱状,直径1-3cm,常切成2-5mm厚的斜片;外表灰棕色,较粗糙,具裂纹及皮孔;切断面黄色,木部有细密小孔,形成层环波状弯曲,髓部疏松,淡棕色。茎类圆柱形,灰褐色,具皮孔,被微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1.5-4cm,仅叶脉被微毛;嫩、枯叶均具乳汁。叶柄长3-10mm,被短毛。气微味苦。以枝嫩、叶多、根粗壮、切面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叶中含多种三萜皂甙成分,已分离得到武靴叶属酸(gymnemic acid)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2]、Ⅹ、Ⅺ、Ⅻ、ⅩⅢ 、ⅩⅣ、ⅩⅤ、ⅩⅥ、ⅩⅦ、ⅩⅧ[4];匙羹藤皂甙(gymnenas-aponin)Ⅰ、Ⅱ、Ⅲ、Ⅳ、Ⅴ[5、6];武靴藤撕毁甙(gymnemaside)Ⅰ、Ⅱ、Ⅲ、Ⅳ、Ⅴ、Ⅶ和绞股蓝甙(gypenoside)ⅩⅩⅧ、ⅩⅩⅩⅧ、LⅤ、LⅫ[7]、L ⅩⅢ等。还含有降血糖作用的牛奶菜醇(conduritol)A[8,9]。又含生物碱:武靴叶胺(gymnamine)[10]。叶另含我肽,命名为武靴藤多肽(gurmarin),系由35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相对而言分子质量4209[11]。
药理作用
大鼠口服或肌肉注射叶的酒精提取液可抑制垂体前叶浸膏、垂体生长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
性味
平;苦
归经
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排脓消肿;止痛生肌。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瘰疬;乳痈;疮疖;湿疹;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实用中草药》:根,消肿解毒,清热凉血。治多发性脓肿,深部脓肿,乳腺炎,痈疮肿毒。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嫩枝叶,止痛,生肌,消肿。治枪弹伤。杀虱。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武靴藤
拼音注音
Wǔ Xuē Ténɡ
出处
《实用中草药》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匙羹藤的根或嫩枝叶。
原形态
藤本,长可达4米。枝和花序被柔毛。叶对生;倒卵形、卵形或矩圆形,长2.5~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狭或浑圆,两面均秃净或仅于脉上被柔毛;叶柄长6~8毫米,被毛,顶端有丛生腺体。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长1.5厘米;萼5裂,裂片卵圆形;花冠钟状,黄色,5裂,直径约4毫米,有5个肉质的小鳞片与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丝连合成筒状;花柱阔而钝,凹锥形,突出于雄蕊外。蓇葖果坚硬,长约5厘米,基部宽。种子卵圆形,薄而凹陷,有轮生,白色、丝质的毛。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形状
干燥根圆柱状,粗约1~3厘米,外皮灰棕色,粗糙,有细裂纹和皮孔。药材常切成2~5毫米厚的斜片,切面黄色,木质部4/5,有细致小孔,形成层波状弯曲,髓心淡棕色,质松。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
大鼠口服或肌肉注射叶的酒精提取液可抑制垂体前叶浸膏、垂体生长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
性味
《实用中草药》:"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①《实用中草药》:"根,消肿解毒,清热凉血,治多发性脓肿,深部脓肿,乳腺炎,痈疮肿毒。"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嫩枝叶,止痛,生肌,消肿。治枪弹伤。杀虱。"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牛肋巴
- 淡味当药
- 莱菔子
- 肉豆蔻
- 唐古特青兰苗
- 峨眉黄芩
- 牛伴木
- 紫八宝
- 眼子菜根
- 羊蹄草
- 无腺白叶莓
- 十大功劳根
- 蜜柑草
- 莨菪
- 石楠
- 缅茄
- 湖北地黄
- 网脉橐吾
- 蟾蜍
- 粗皮蛙
- 清明菜
- 大二郎箭
- 海参
- 草胡椒
- 粘人草
- 赤小豆
- 鹅肠菜
- 一口红
- 金雀儿
- 紫苏叶
- 铜锣七
- 肿柄菊叶
- 滇高良姜
- 小罗伞
- 通肠香
- 双花鞘花
- 野油麻
- 月光花
- 荠菜
- 卵叶鳞始蕨
- 铁轴草
- 地皮风
- 大叶藜
- 雷公连
- 杉子
- 翅柄蓼
- 白胶香
- 鷃
- 车前状垂头菊
- 硬骨凌霄
- 化橘红
- 小牛肝菌
- 长梗玄参
- 大管
- 白淋草
- 甘肃土当归
- 叶下珠
- 全蝎
- 榆树
- 毛轴铁角蕨
- 紫青藤根
- 地牯牛
- 杜父鱼
- 桂花子
- 小叶柳
- 细叶谷木
- 柞蚕蛹
- 牛筋果
- 鳖甲
- 麻蕡
- 九节茶
- 三叶木蓝
- 金盏菊根
- 阳起石
- 海人草
- 鸡冠草
- 崇澍蕨
- 美花风毛菊
- 西藏桃叶珊瑚果
- 红靛
- 叩头虫
- 胡萝卜叶
- 宽叶紫萁
- 隔山香
- 古山龙
- 豆豉草
- 大叶井口边草
- 四季春
- 蜈蚣萍
- 小一口血
- 大叶凤仙花
- 檀根
- 狸尾草
- 峨嵋耳蕨
- 棠梨枝叶
- 饴糖
- 红花岩黄芪
- 大粘药
- 地棠花
- 紫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