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肉
《中华本草》:文蛤肉
拼音注音
Wén Há Ròu
别名
海蛤肉、蛤蜊肉
英文名
Clam shell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采收和储藏:捕取海蛤后,取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文蛤,贝壳呈三角卵圆形,质坚硬,壳长60-122mm,高约为长的4/5,宽约为长的1/2。两壳顶紧靠,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略呈三角形。小月面矛头状,狭长,楯面卵圆形,宽大。韧带黑褐色,粗短突出表面,壳表膨胀,光滑,壳皮黄褐色或红褐色,光亮如漆。自壳顶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及呈放射状“W”或“V”字样的齿状花纹。生长线明显,细致无放射肋,腹缘圆。壳皮有时磨损脱落,显出白色。壳内面白色,前后缘略带紫色,无珍珠光泽。铰合部宽,左壳主齿3枚,前2枚短;后1枚长而宽,齿面具纵沟;前侧齿1枚,短突。右右壳主齿3枚前2枚短,呈人字排列;后1枚斜长而大;前侧齿2枚,1枚稍向腹面弯曲。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而宽,顶央圆形。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足扁平,舌状。2.青蛤,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36.5-56mm,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突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着,至腹面渐粗大,突出壳面。表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贝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白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骨痕细长,呈半朋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浅海泥沙中,能分泌胶质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借潮流而迁移。雌雄异体,生殖腺雄性乳白色;雌性米黄色。2.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2.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形状
贝壳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外面灰白色,近壳顶处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银灰色轮纹,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泽。内面乳白色或略带青紫,平滑,亦有光泽。质坚硬而重,断面显层状。气无,味淡。以光滑,黄白色,无泥垢者为佳。木品和青蛤 Cyclina sinensis(Gmelin)的贝壳,药材通称为海蛤壳。
化学成分
含碳酸钙、甲壳质等。
药理作用
文蛤组织的提取液在试管内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咸;性平
炮制
文蛤:洗净晒干,碾碎。煅文蛤:将文蛤置无烟火上煅红,取出放冷,碾碎。用酒煮一时,乘热捣细用;用酸浆水或醋,煮半日许,捣粉用。
功能主治
润燥止渴;软坚消肿。主消渴;肺结核;阴虚盗汗瘿瘤;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30-60g。
复方
1、文蛤散《金匮要略》:渴欲饮水不止者。2、文蛤汤《金匮要略》:渴饮得水而贪饮者。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文蛤之咸,能消散上下结气,故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也。恶疮蚀,五痔,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皆血热为病,咸平入血除热,故主之也。更能止烦渴,化痰,利小便。2.《本草汇言》:文蛤粉,止咳逆,消胸痹,化痰软坚之药也。吴养元曰,按成无己云,文蛤之咸,走肾以胜水气。凡病水湿痰饮,胶结不化,致成中宫否隔,升降失调,滞于气而为咳逆,滞于血而为胸痹者,以此咸寒润下软坚之物,如气之逆而不下,痹而不通者,可迎刃而解矣。又如仲景书,论伤寒病在阳,当以汗解,反以冷水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出,弥更益烦,皮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以文蛤散主之。此药捣研成散,用沸汤调服数钱,能分利水湿之邪壅遏阳道,昔仲景用之,为因寒郁热,假此分利表间水气故耳。则知此为清热消饮之轻剂。且必于欲饮水反不渴者用之,则知能泄偶郁之热,而不能胜实结之热矣。3.《本经》:主恶疮蚀,五痔。4.《别录》: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5.《汤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蚀口鼻。烧灰腊猪脂和涂之。坠痰,软坚,止渴,收涩固济。6.《长沙药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蜗牛壳
- 望江南子
- 鸡内金
- 蜈蚣兰
- 羊奶果
- 亮叶桦皮
- 雀头血
- 假蒟果穗
- 鹿髓
- 黑海参
- 碗蕨
- 铜罗伞
- 小朴松实
- 王母钗
- 鯆鱼
- 紫茎牙痛草
- 黄瓜皮
- 小丁香
- 结香花
- 银边吊兰
- 紫红鞭
- 紫葳根
- 瑞连草
- 千灵丹
- 短体鳗
- 豆腐渣果根
- 紫石英
- 林背子
- 铁箍散
- 华东瓶蕨
- 白果根
- 硬水黄连
- 鸡头
- 草灵仙
- 跳皮树
- 石笔海胆
- 木香
- 蛇退步
- 竹叶马豆
- 赤甲红
- 豆瓣还阳
- 鸡嗉
- 十两叶
- 鸡蛋壳
- 牛筋
- 铁栏杆
- 豆腐
- 芒萁
- 紫萁苗
- 蕙实
- 榕树果
- 貒骨
- 长春七
- 白花映山红
- 香豆蔻
- 豹肉
- 紫阳花
- 大叶白花灯笼
- 雕头
- 紫葳茎叶
- 锡叶藤
- 鱼鳔
- 鹈鹕毛皮
- 胡萝卜子
- 红榔木
- 短穗兔耳草
- 羊屎条根
- 八月瓜
- 葛上亭长
- 大树跌打
- 午时茶
- 斩龙草
- 万寿菊
- 红土子皮
- 大将军
- 树葫芦
- 兜兰
- 熊肉
- 黑络丸菌
- 银花子
- 土阿魏
- 铁线草
- 牡狗阴茎
- 鳞衣草
- 石蚕
- 假菠菜
- 雕骨
- 饭团根
- 三丫苦叶
- 胆汁
- 草果
- 苹果叶
- 鸡油菌
- 荛花
- 鼠李
- 白苏子油
- 龙血树
- 箭杆七
- 通脱木花上粉
- 地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