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文殊兰
拼音注音
Wén Shū Lán
别名
罗裙带、水蕉、朱兰叶、海蕉、白花石蒜
来源
为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L. var. sinicum Bak.,以叶和鳞茎入药。全年可采,多用鲜品或洗净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鳞茎粗壮,圆柱形。茎粗大,肉质,高达1米,基部径粗约10~15厘米。叶多枚,肉质,舌状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反曲下垂,长可达1米,宽7~12厘米或更宽,有草腥味。夏季从叶腋间生出直立的肉质花葶,伞形花序顶生。果实近球形。
性味
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行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炎,跌打损伤,痈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
(1)全株有毒,以鳞茎最毒,内服宜慎。中毒症状:腹部疼痛,先便秘,后剧烈下泻,脉搏增速,呼吸不整,体温上升。解救:早期可洗胃,服浓茶或鞣酸,应特别注意发生休克。亦可用白米醋4两,生姜汁2两,轻者含淑,重者内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峨山雪莲花
- 滇榧子
- 滇竹根七
- 独叶一枝花
- 滇池海棠
- 鹅臎
- 滇崖爬藤
- 滇茵陈
- 滇车前
- 五代同堂根
- 峨屏草
- 滇杠柳
- 灯心草
- 五谷虫
- 凤尾铁角蕨
- 乌鸡骟
- 卫矛
- 灯笼草
- 峨眉黄芩
- 乌当归
- 滇常山
- 凤仙根
- 凤尾七
- 灯笼泡
- 乌蔹莓五加
- 鹅掌上黄皮
- 鹅血
- 万年松
- 五蕊梅
- 滇丁香
- 鹅首马先蒿
- 滇高良姜
- 匐地风毛菊
- 扶桑根
- 蜂蝇
- 饭团藤
- 人尿
- 蜂蜡
- 瑞香狼毒
- 长叶山芝麻
- 鳖卵
- 蜂毒
- 绒白乳菇
- 蓖麻蚕
- 败毒草
- 霸王根
- 鼻烟
- 风藤
- 飞蛾七
- 忍冬藤
- 长梗郁李
- 人参子
- 荜茇
- 贝母兰
- 肥猪草
- 蝮蛇
- 风叶藤
- 肉珊瑚
- 软骨藻
- 叶上花
- 乌脚枪
- 乌骨藤
- 灯笼果
- 毒芹
- 滇藁本
- 灯心草根
- 独叶一枝枪
- 五气朝阳草
- 乌龙摆尾
- 峨嵋耳蕨
- 乌尼参
- 威灵菊
- 鹅涎
- 鹅肠草
- 滇白芷
- 乳腐
- 贝子
- 人面子
- 大狼把草
- 人面子叶
- 薄荷脑
- 醋
- 醋栗
- 背花疮
- 黔羊蹄甲
- 豹子眼睛果
- 长筒马先蒿
- 人参须
- 苞蔷薇根
- 鲱鱼籽
- 鲂鱼
- 齿缘钻地风
- 大叶井口边草
- 芭蕉子
- 绒毛诃子
- 大叶排草
- 风兰
- 长白假水晶兰
- 五瓣寄生
- 凤尾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