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漆树叶
《*辞典》:野漆树叶
拼音注音
Yě Qī Shù Yè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叶。
原形态
野漆树(《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染山红(《植物名实图考》),山漆、漆柴、毛叶漆。
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嫩枝和冬芽具棕黄色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圆形以至阔楔形,全缘,上面疏生柔毛或近于光滑,下面有黄柔毛,侧脉18~25对显着;叶柄短,有毛。圆锥花序侧生;序梗密生棕黄色毛;花细小,黄色;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5裂;花瓣5;雄蕊5,在雌花中不完全;子房无柄,上位,1室,花柱3。核果偏斜而扁,宽大于高,横径约8毫米,淡棕黄色,光滑无毛。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野漆树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含野漆树甙。枝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
非瑟素有解痉作用,在小鼠小肠标本上,它对抗乙酰胆碱的致痉作用为罂粟碱的166%。
性味
《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蛔虫病,创伤出血,胼胝。
《福建民间草药》:"破血通经,消积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复方
①治蛔虫:野漆树叶三至五钱。酌加水煎,取半小碗,早晚饭前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野漆树叶晒干研末敷掺。(《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胼胝:野漆树鲜叶-至二两。和桐油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玉
- 野扇花果
- 野漆树根
- 羊红膻
- 羽叶三七
- 远志木蓝
- 玉屑
- 野大豆
- 玉蜀黍苞片
- 野烟
- 野百合
- 红杉
- 羊脬
- 无花果根
- 一味药根
- 营实
- 玉簪叶
- 盐肤木皮
- 盐酸树
- 野猪头骨
- 硬叶吊兰
- 羊胎
- 羊胲子
- 胭木
- 盐肤木
- 野粟
- 药老
- 薏苡仁
- 郁李仁
- 云母石
- 野毛金莲
- 野芋
- 羊吊钟
- 羊齿天冬
- 羽萼
- 野牡丹子
- 羊耳蒜
- 芋头
- 一碗泡
- 淫羊藿
- 野料豆
- 硬枝黑锁梅
- 山丹花
- 薏苡根
- 羊胰
- 羊蹄
- 羊蹄草
- 芫花
- 洋鸭
- 玉米
- 硬水黄连
- 云南重楼
- 野猪外肾
- 苡芭菊
- 一柱香
- 牙疳药
- 粤万年青
- 银扁担
- 云南地黄连
- 云南莲座蕨
- 野席草
- 盐匏藤
- 羊骨
- 一文钱
- 茵芋
- 越王余算
- 盐蒿
- 野猪脂
- 禹粮土
- 羊耳菊
- 芸薹
- 一把蔑
- 一碗水
- 薏苡叶
- 越南悬钩子
- 云南风车子
- 野木瓜
- 玉米轴
- 盐肤木根皮
- 野素馨
- 罂粟
- 羊奶子
- 药芹菜根
- 一颗针
- 玉珊瑚根
- 野火绳
- 野牡丹
- 羊须
- 土大香
- 野芭蕉
- 一匹草
- 洋葱
- 烟筒花
- 玉簪根
- 野枇杷
- 盐麸子根
- 野竹兰
- 粤瓦韦
- 羊外肾
- 羊角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