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漆树叶
《*辞典》:野漆树叶
拼音注音
Yě Qī Shù Yè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叶。
原形态
野漆树(《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染山红(《植物名实图考》),山漆、漆柴、毛叶漆。
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嫩枝和冬芽具棕黄色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圆形以至阔楔形,全缘,上面疏生柔毛或近于光滑,下面有黄柔毛,侧脉18~25对显着;叶柄短,有毛。圆锥花序侧生;序梗密生棕黄色毛;花细小,黄色;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5裂;花瓣5;雄蕊5,在雌花中不完全;子房无柄,上位,1室,花柱3。核果偏斜而扁,宽大于高,横径约8毫米,淡棕黄色,光滑无毛。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野漆树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含野漆树甙。枝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
非瑟素有解痉作用,在小鼠小肠标本上,它对抗乙酰胆碱的致痉作用为罂粟碱的166%。
性味
《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蛔虫病,创伤出血,胼胝。
《福建民间草药》:"破血通经,消积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复方
①治蛔虫:野漆树叶三至五钱。酌加水煎,取半小碗,早晚饭前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野漆树叶晒干研末敷掺。(《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胼胝:野漆树鲜叶-至二两。和桐油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越橘果
- 白背三七
- 羊不食
- 千日红
- 咳嗽草
- 莠狗尾草
- 宽瓣红景天
- 水胡满根
- 藤黄
- 野扇花果
- 扁豆根
- 天葵草
- 天香炉
- 头顶一朵花
- 波缘楤木
- 百蕊草
- 曲枝天冬
- 白垩铁线蕨
- 清风藤
- 漆树皮
- 苕叶细辛
- 藤商陆
- 玉簪花
- 白腹锦鸡
- 巴豆叶
- 斑竹壳
- 野鸦椿叶
- 滨海前胡
- 阳雀花根
- 白扁豆
- 兔耳子草
- 洋蓍草
- 玉
- 北方点地梅
- 土大黄叶
- 盐匏藤果
- 盐麸木花
- 羊红膻
- 野豌豆
- 野酒花
- 槟榔花
- 瓣蕊唐松草
- 烟梦花
- 蛴螬
- 天仙果
- 天泡子
- 天王七
- 羊洪膻
- 斑花杓兰
- 百日草
- 越西木香
- 白椴
- 秋海棠花
- 冰
- 芡实根
- 土牛膝
- 白簕枝叶
- 天山堇菜
- 秧鸡
- 野花椒
- 柏树油
- 宽唇神香草
- 漆大姑根
- 云南铁扁担
- 团叶槲蕨
- 团花
- 半枫荷叶
- 由跋
- 罂粟嫩苗
- 野花生
- 天目木兰
- 羊肚
- 腰子草
- 千金子
- 阴香皮
- 甜杏仁
- 白头翁花
- 藤子甘草
- 玉溪天仙藤
- 藤黄连
- 白绒草
- 白花射干
- 白草
- 斑瓣虎耳草
- 翼首草
- 白兰花叶
- 宽叶紫萁
- 甜地丁
- 楸树
- 云实
- 球兰
- 南瓜七
- 半边钱
- 野罂粟
- 天目琼花
- 野香茅
- 白饭树根
- 白三七根
- 芫花根
- 云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