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葡萄液汁
《中华本草》: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英文名
juice of Piasezky Grape
出处
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的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piasezkii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砍断茎藤,收集液汁,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piasezkii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砍断茎藤,收集液汁,鲜用。
原形态
复叶葡萄 木质藤本。幼枝和叶柄被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柄长4-9cm;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浅裂、深裂或全裂,长4-9cm,先端突尖,基部宽心形,边缘有粗牙齿,上面无毛,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的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cm,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cm,花序轴被柔毛;花小,直径约3mm;花萼盘形,无毛;花瓣5,光瑞互相结合;雄蕊5;子房有5角棱,顶部平截。浆果球形,直径约1cm,熟时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主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骨蒸痨热;目赤肿痛;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鲜用,温服,每次1-3酒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段,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置干燥处。
原形态
木质藤本。幼枝及叶柄有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互生。具纤细长柄,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长4~9厘米,顶端突尖,基部宽心形,浅裂、深裂或全裂,边缘具粗齿,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厘米,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花小,直径约3毫米;花萼盘形,无毛。浆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黑褐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分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性味
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生用,每次1~3酒杯,温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空筒泡
- 淡竹根
- 柿漆
- 桔梗
- 蛇退步
- 葡萄叶秋海棠
- 苦地丁
- 青鳞鱼
- 巴掌草
- 粗榧枝叶
- 竹叶椒叶
- 罗勒
- 沙茴香
- 紫花鱼灯草
- 桑螵蛸
- 红葱
- 黄花菜
- 驴蹄草
- 岩豆根
- 四棱通
- 荞麦七
- 红背酸藤
- 骆驼毛
- 三角泡
- 山臭草
- 竹鼠子油
- 眼睛草
- 砗磲
- 铁罗汉
- 睡菜
- 雉子筵
- 黄果茄
- 白千层
- 金钱白花蛇
- 虾蟆皮
- 椰根
- 石楠
- 三七
- 窝儿七
- 伤寒草根
- 大扁竹兰
- 野棕
- 水百合
- 山肉桂
- 缘毛鸟足兰
- 翅茎蜂斗草
- 白脂麻
- 莸
- 省雀花
- 雀卵
- 莠狗尾草
- 苜蓿根
- 女金芦
- 四楞通
- 柚根
- 狗宝
- 紫云英子
- 可爱花
- 问题特
- 风箱树叶
- 十三年花
- 金雀根
- 倒爪草
- 隔山消
- 鹅蛋壳
- 土贝母
- 羊七莲
- 蛤壳
- 对叶豆
- 野牡丹根
- 甘蕉根
- 黄荆叶
- 柠檬桉
- 偷筋草
- 猪毛针
- 黄毛耳草
- 茯神木
- 柠檬皮
- 昙花
- 徐长卿
- 黄山五叶参
- 两指剑
- 地乌
- 淡菜
- 布渣叶
- 大草乌
- 倒提壶
- 白鱼尾
- 半截叶
- 朱砂七
- 蝙蝠葛根
- 地黄叶
- 单叶血盆草
- 薄柱草
- 大花卫矛果
- 八角枫花
- 可爱复叶耳蕨
- 紫金标
- 翻白柴
- 窄叶鼠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