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葡萄液汁
《中华本草》: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英文名
juice of Piasezky Grape
出处
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piasezkii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砍断茎藤,收集液汁,鲜用。
原形态
复叶葡萄 木质藤本。幼枝和叶柄被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柄长4-9cm;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浅裂、深裂或全裂,长4-9cm,先端突尖,基部宽心形,边缘有粗牙齿,上面无毛,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的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cm,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cm,花序轴被柔毛;花小,直径约3mm;花萼盘形,无毛;花瓣5,光瑞互相结合;雄蕊5;子房有5角棱,顶部平截。浆果球形,直径约1cm,熟时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主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骨蒸痨热;目赤肿痛;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鲜用,温服,每次1-3酒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段,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置干燥处。
原形态
木质藤本。幼枝及叶柄有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互生。具纤细长柄,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长4~9厘米,顶端突尖,基部宽心形,浅裂、深裂或全裂,边缘具粗齿,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厘米,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花小,直径约3毫米;花萼盘形,无毛。浆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黑褐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分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性味
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生用,每次1~3酒杯,温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鳝鱼皮
- 食盐
- 短齿楼梯草
- 竹(鼠留)子油
- 茯神
- 爬山豆根
- 罗汉果根
- 扭序花
- 酸枣根
- 爬山猴
- 黑萼棘豆
- 柞蚕蛹
- 雪山一支蒿
- 楼梯草
- 姜黄
- 饭团藤
- 胡麻仁
- 火焰草
- 火绳树
- 柱果木榄叶
- 口蘑
- 栾樨
- 蝴蝶暗消
- 淡菜
- 鸡蛋壳
- 角花胡颓子
- 华西小石积
- 阔叶麦冬
- 活血连
- 假地豆
- 六蛾戏珠
- 建兰花
- 大发散
- 化气兰
- 金鸡尾
- 枸骨根
- 柃寄生
- 湖广草
- 假友水龙骨
- 榔榆茎
- 亮叶冬青
- 剪夏罗
- 胡萝卜
- 挂兰
- 栗花灯心草
- 胡桃根
- 鼠
- 滇车前
- 海狸香
- 五叶壁藤
- 李树胶
- 箭刀草
- 环维黄杨星D
- 壶卢子
- 岗松根
- 胡萝卜叶
- 李核仁
- 凤尾蕉叶
- 海南粗榧
- 梓菌
- 栝楼皮
- 柳叶藓
- 冷饭果叶
- 滑叶木通
- 岭南杜鹃
- 浆包藤
- 黄心果
- 柃木
- 烂茶叶
- 荠菜子
- 鹄绒毛
- 苦碟子
- 黄水茄
- 蜂窝草
- 火焰兰
- 寄居蟹
- 藿香根
- 虎睛
- 光明盐
- 栗树皮
- 两广瘤足蕨
- 鳢鱼肠
- 活血丹
- 凉喉茶
- 柳屑
- 花叶冷水花
- 鸡蛋花
- 剪刀草
- 虎杖
- 关公须
- 黄蓬花
- 栗
- 炉甘石
- 滑石
- 淡豆豉
- 独花兰
- 虎皮草
- 葛根
- 桐皮
- 焦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