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葡萄液汁
《中华本草》: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英文名
juice of Piasezky Grape
出处
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piasezkii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砍断茎藤,收集液汁,鲜用。
原形态
复叶葡萄 木质藤本。幼枝和叶柄被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柄长4-9cm;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浅裂、深裂或全裂,长4-9cm,先端突尖,基部宽心形,边缘有粗牙齿,上面无毛,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的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cm,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cm,花序轴被柔毛;花小,直径约3mm;花萼盘形,无毛;花瓣5,光瑞互相结合;雄蕊5;子房有5角棱,顶部平截。浆果球形,直径约1cm,熟时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主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骨蒸痨热;目赤肿痛;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鲜用,温服,每次1-3酒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黑葡萄液汁
拼音注音
Hēi Pú Tɑo Yè Zhī
别名
野葡萄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除冬季外均可采收,将幼枝切成小段,用瓷器或搪瓷容器收集流出的液体,置干燥处。
原形态
木质藤本。幼枝及叶柄有褐色柔毛及长柔毛。叶互生。具纤细长柄,叶在同一枝上变化大,多为卵圆形,长4~9厘米,顶端突尖,基部宽心形,浅裂、深裂或全裂,边缘具粗齿,下面有黄褐色绒毛;全裂为3~5小叶的掌状复叶;中间小叶菱形,长9~11厘米,基部楔形,具短柄;两侧小叶斜卵形。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花小,直径约3毫米;花萼盘形,无毛。浆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黑褐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分布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性味
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消食,清热;凉血。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原汁生用,每次1~3酒杯,温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虾蟆脑
- 礁膜
- 茉莉根
- 观音竹
- 紫花堇菜
- 圆柏
- 大白顶草
- 锥连栎
- 竹节蓼
- 沙梨
- 鱼虱子
- 黄蜀葵
- 石萝藦
- 胃友果
- 鳗鲡鱼血
- 粟米草
- 狗尾草
- 素馨花
- 拦路虎
- 老鼠竻
- 干姜
- 白草
- 大黄
- 枸橘叶
- 马鬃参
- 蜈蚣萍
- 石地钱
- 鸢尾
- 黄连
- 羊屎木
- 蓝花龙胆
- 华泽兰
- 红子仔
- 鸭脚艾
- 口蘑
- 大茶根
- 马尾伸筋草
- 竹叶椒叶
- 桃仁
- 虎尾轮
- 马刀
- 甘薯
- 凉三七
- 玉蜀黍
- 石龙芮子
- 鸡爪花
- 玉兰花
- 秃叶红豆树
- 鹰嘴爪
- 土碎补
- 赤茯苓
- 水曲柳
- 褐云玛瑙螺
- 瑞苓草
- 山韭
- 滇藁本
- 玉珊瑚根
- 钱针万线草
- 南蛇藤
- 螃蟹七
- 山桃树皮
- 百灵草
- 肖菝葜
- 火把花
- 小三棵针
- 香草仔
- 毒鱼藤
- 凤眼草
- 圆节山蚂蝗
- 黄屈花
- 牛角瓜
- 黄心果
- 大草乌
- 过路惊
- 紫云英子
- 鸳鸯
- 六月雪
- 酒饼叶根
- 大枣
- 松油
- 柿
- 楤木根
- 楤木白皮
- 水伤药
- 水八角莲
- 大石韦
- 桑寄生
- 毛叶三条筋
- 栓皮栎
- 水前草
- 赤小豆芽
- 杉木油
- 杜鹃花根
- 山橙叶
- 三爪金龙
- 杯苋
- 羽叶山蚂蝗
- 桑根
- 桑椹子
- 桑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