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闾
《*辞典》:庵闾
拼音注音
ān Lǘ
别名
庵芦(《本草经集注》),庵闾草(《千金翼方》),庵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菊科植物庵闾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30~90厘米。叶互生;基部叶有柄,叶片阔卵形,叶基楔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状粗锯齿;茎生叶几无柄,倒卵形,上部有缺刻状锯齿,齿端有刺尖;愈向上叶形愈小,梢部叶披针形,2~3浅裂或不分裂;叶片质较厚,上面绿色有细毛,下面色淡密被绵毛。小花梗生于茎上部叶腋间,集成总状圆锥花丛;每一头状花序球形,直径3~4毫米,常弯垂,总苞3~4列,外层形小,卵形,中层较大,椭圆形,均无毛,花托外围小花雌性,中间小花两性,均为管状,淡黄色,两性小花花柱分枝先端为披针形突渐尖。瘦果长约2毫米。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坡、原野阴湿地。分布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及东北等地。
性味
辛苦,温。
《药性论》:"味辛苦。"
功能主治
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干金翼方》:"治折腕瘀血,庵闾草汁服之;亦可散服之,日三。"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
③《药材资料汇编》:"散瘀血,止痛,通经,利尿,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饮。
复方
①治诸瘀血不散,变成痈:生庵闾蒿,捣取汁一升服之。(《广利方》)
②治风湿关节痛:庵闾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庵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虾蟆脑
- 草香附
- 窝儿七
- 慕荷
- 管仲
- 龙须眼子菜
- 芸香
- 蝴蝶树
- 杯苋
- 南瓜根
- 猬肉
- 草木灰
- 鸡子
- 蜗牛
- 苏木
- 转心莲
- 大鱼鳔花
- 圆节山蚂蝗
- 金草
- 南酸枣
- 干蕨鸡
- 树头菜
- 罗布麻叶
- 安息香
- 黄山五叶参
- 百舌鸟
- 松叶防风叶
- 大麦
- 粗榧枝叶
- 大果卫矛
- 南枳椇
- 田旋花
- 戴星草
- 雪猪油
- 墨旱莲
- 圆叶碱毛茛
- 珊瑚冬青
- 大火草根
- 水虱草
- 亚黑管菌
- 红毛草
- 榅桲皮
- 岩枇杷
- 朴树叶
- 醉马草
- 狗舌草
- 豺皮樟根
- 诃子
- 大金发藓
- 黄花仔
- 豆油
- 湖北海棠
- 星蕨
- 大一面镙
- 黄河裸裂尻鱼
- 木芙蓉根
- 针砂
- 浆果苋
- 鱼香草
- 翅茎蜂斗草
- 柏子仁
- 榛蘑
- 羊角拗
- 华山矾根
- 臭山牛蒡
- 日中花
- 白背枫
- 一匹绸
- 胜红蓟
- 蜘蛛七
- 海茜
- 树救主
- 黑塔子根
- 鸡谷草
- 小乌泡
- 驴阴茎
- 朱砂根叶
- 辽东鳞毛蕨
- 小三棵针
- 沙枣花
- 春砂花
- 五香藤
- 大草乌
- 母草
- 四叶参
- 峨屏草
- 华南鳞盖蕨
- 蜘蛛
- 铁箭矮陀
- 锥栗
- 猪毛草
- 茱苓草
- 槐耳
- 蟾头
- 高山大黄
- 砖子苗
- 钱针万线草
- 水松叶
- 粳谷奴
- 凤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