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闾
《*辞典》:庵闾
拼音注音
ān Lǘ
别名
庵芦(《本草经集注》),庵闾草(《千金翼方》),庵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菊科植物庵闾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30~90厘米。叶互生;基部叶有柄,叶片阔卵形,叶基楔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状粗锯齿;茎生叶几无柄,倒卵形,上部有缺刻状锯齿,齿端有刺尖;愈向上叶形愈小,梢部叶披针形,2~3浅裂或不分裂;叶片质较厚,上面绿色有细毛,下面色淡密被绵毛。小花梗生于茎上部叶腋间,集成总状圆锥花丛;每一头状花序球形,直径3~4毫米,常弯垂,总苞3~4列,外层形小,卵形,中层较大,椭圆形,均无毛,花托外围小花雌性,中间小花两性,均为管状,淡黄色,两性小花花柱分枝先端为披针形突渐尖。瘦果长约2毫米。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坡、原野阴湿地。分布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及东北等地。
性味
辛苦,温。
《药性论》:"味辛苦。"
功能主治
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干金翼方》:"治折腕瘀血,庵闾草汁服之;亦可散服之,日三。"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
③《药材资料汇编》:"散瘀血,止痛,通经,利尿,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饮。
复方
①治诸瘀血不散,变成痈:生庵闾蒿,捣取汁一升服之。(《广利方》)
②治风湿关节痛:庵闾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庵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伤寒头
- 豪猪肉
- 假酸浆子
- 狗狗秧
- 珠兰根
- 列当
- 地骷髅
- 鸊鷉
- 棣棠花
- 七里香
- 白草根
- 粗皮蛙
- 透明草
- 铜棒锤
- 山莴苣
- 楤木白皮
- 蜥蜴
- 蛤蜊粉
- 串铃草
- 楮实子
- 大块瓦
- 黄根
- 南天竹梗
- 东北红豆杉
- 豆列当
- 竹节七
- 慈竹
- 白背三七茎叶
- 小叶眼树莲
- 沙七
- 铁锈
- 蚺蛇膏
- 扁豆
- 蛇葡萄根
- 兰花叶
- 碗花草根
- 草本威灵仙
- 筋藤
- 双飞蝴蝶
- 金钗石斛
- 柠檬叶
- 荠菜花
- 斑叶紫金牛
- 掌裂秋海棠
- 粘毛黄花稔
- 龙爪叶
- 禾叶毛兰
- 千里光
- 刺柏
- 楤木根
- 红川乌
- 白升麻
- 玉米须
- 大叶马尾连
- 兔儿伞
- 九节风
- 獭肉
- 向日葵茎髓
- 野饭豆
- 石南
- 芦子
- 露蜂房
- 黄花夹竹桃
- 蜗牛壳
- 七爪风
- 水藁本
- 箭杆风
- 野拔子
- 塔黄
- 龟甲胶
- 黄荆
- 黄花小二仙草
- 仙鹤草
- 枫香树根
- 青酒缸
- 一匹草
- 毛蕨根
- 片鸡尾草
- 郁金
- 小接骨丹
- 苍耳
- 野大豆藤
- 含羞草根
- 山大颜
- 擘蓝
- 蠘
- 华萝藦
- 大夜关门
- 狗筋蔓
- 薤白
- 草果药
- 草乌叶
- 支柱蓼
- 鹅绒藤
- 望月砂
- 骆驼脂
- 刺猬皮
- 苦檀子
- 满树星
- 石瓜子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