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苋菜
《中华本草》:铜苋菜
拼音注音
Tónɡ Xiàn Cài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金银莲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ymphoides indica (L.)O.Kuntze[Menyanthes indic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水生植物。茎沉水,圆柱形。叶片浮于水上;叶柄长1-2cm,叶片近革质,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3-18cm,基部心形,下面密生腺体,全缘;具不明显的掌状叶脉。花多数,簇生节上,花梗细弱,长3-5cm;花萼长3-6mm,5裂至基部,裂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花冠辐状,白色,基部黄色,长7-12mm,分裂至近基部,冠筒短,具5束长柔毛,裂片卵状椭圆形,腹面密生流苏状柔毛;雄蕊5,着生于冠筒上,与裂片互生,花药箭形;子房圆锥形,无柄,长约2mm,花柱粗壮,柱头2裂,裂片三角形,腺体5,着生于子房基部。蒴果椭圆形,长3-5mm。种子近球形,膨胀。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600m的地区。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及河北、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光滑无毛。茎圆柱形,不分枝,形如叶柄,先端单生一叶。叶片近圆形,长3-11 cm,基部深心形,全缘;革质。气微,味辛。
性味
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生津养胃。主小便短赤不利;口干;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无名木皮
- 破骨风
- 五加皮
- 卵叶橐吾
- 胆矾
- 铁浆
- 五叶薯
- 豪猪毛刺
- 肾果小扁豆
- 豆蔻
- 倒爪草
- 短叶蹄盖蕨
- 凤尾蕉叶
- 梁王茶
- 滇高良姜
- 细叶卷柏
- 蛾眉石凤丹
- 鹅首马先蒿
- 豆角柴
- 胆汁
- 单花鸢尾
- 蓝花绿绒蒿
- 滇常山
- 淡味当药
- 蛤蚧
- 峨眉黄芩
- 铁骨银参
- 追骨风
- 桃枝
- 峨屏草
- 滇茵陈
- 峨嵋耳蕨
- 铃茵陈
- 地棠花
- 短毛熊巴掌
- 杜松实
- 桃花
- 凤眼草
- 南五味子
- 白花菜
- 水松叶
- 铜皮
- 钉头果
- 虎骨
- 雉
- 滇藁本
- 苍条鱼鳖
- 野柿花
- 毒芹
- 豆叶参
- 豆黄
- 鳖脂
- 杜鹃兰
- 短瓣女娄菜
- 鳖甲
- 榔榆茎叶
- 望江青
- 疔毒草
- 短枝六道木
- 马牙贯众
- 短柄南蛇藤根
- 吴茱萸
- 小罗伞
- 锡兰肉桂
- 马鞍藤根
- 钓兰
- 调羹树
- 灯笼婆婆纳
- 牛胆参
- 短柄菝葜
- 燕子尾
- 牛含水
- 马蹄蕨
- 红葱
- 鱼油
- 牡狗阴茎
- 绿萼梅
- 五脉山黧豆
- 碎米柴
- 臭黄皮
- 大三叶升麻
- 大四块瓦
- 蓬子菜
- 沙地娃儿藤
- 小二仙草
- 大叶贯众
- 砂仁壳
- 臭黄荆根
- 肉豆蔻衣
- 断血流
- 菊花脑
- 大乌泡根
- 大叶鸡菊花
- 草威灵
- 大叶狼豆柴
- 大砂仁
- 细叶桉叶
- 大叶钩藤根
- 庵 (艹闾)子
- 仙人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