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木
《中华本草》:空心木
拼音注音
Kōnɡ Xīn Mù
别名
鬼吹哨、来色木、吹鼓清、泡掌筒、炮竹筒、鬼竹子、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大追风、野芦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鬼吹箫及狭萼鬼吹箫的茎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ycesteria formosa Wall.2.Leycesria formosa Wall.var .stenosepala Rehd.采收和储藏:茎叶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均可采挖,均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1.鬼吹箫 灌木,高1-2(-3)m。全株常有疏或密的紫色短腺毛。小枝、叶柄、花序梗、苞片和萼齿均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1.5cm;叶卵纸质;卵状披针形、卵状长圆形至卵形,4-13cm,宽2-6cm,先端长尾尖、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或阔楔形,边常全缘或具微齿,上面绿色,被短糙毛,中脉毛较密,下面白绿色,疏被弯伏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每节具6朵花,由2个具3朵花的聚伞花序对生;总花梗长0.8-3cm,中央花无柄,侧生2花具极短的柄;苞片叶状,绿色或紫红色,长2-3.5cm;小苞片极小,长不足1mm;萼筒圆柱形,长约3mm,密被糙毛和腺毛,萼裂片5,长1-3mm,通常2长3短,花冠白色或粉红色,有时带紫红色,漏斗状,长1.2-1.8cm,外面疏被短柔毛和腺毛,基部具5个浅囊,囊内生蜜腺,裂片5;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约与花冠等长;花柱稍伸出花冠外,柱头圆盾形,子房5室。浆果卵状球形,直径5-10mm,具宿存萼齿,红色,后变紫黑色。种子小而多数,扁圆形,长1.2-1.5mm,淡褐色,具光泽。花期6-9月,果期9-10月。2.狭萼鬼吹箫 与鬼吹箫一同点在于:穗状花序通常顶生,稀腋生;花萼裂片较长,长4-9mm,常4长1短或3长2短,或近等长,如为4-5mm,由绝不为3长2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400-3300m的山坡、山谷沟边、林缘或灌丛中。2.生于海拔1600-3500m的山坡、山谷或溪边林下、林缘或灌丛中。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全株含木犀草素-5-葡萄糖甙(luteolin-5-glu-coside)。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利湿清热;活血止血。主湿热黄疸;风湿痹痛;哮喘;月经不调;外伤出血;膀胱炎;骨折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桂皮
- 南赤瓟
- 百合子
- 小猪鬃七
- 番薯藤
- 轮叶铃子香
- 卷耳
- 酱
- 黄荆枝
- 泥鳅
- 大黄茎
- 土党参
- 地菍
- 骆驼蹄草
- 高山大黄
- 厚膜藻
- 毛药
- 红梗草
- 滇獐牙菜
- 花叶矮沱沱
- 铜线草
- 马槟榔
- 金棒锤
- 蓝花棘豆
- 滇藏方枝柏
- 金背枇杷叶
- 西南毛莨
- 对叶油麻叶
- 金鸡豇豆
- 乌龙摆尾
- 长毛柃叶
- 百味参
- 马尿烧
- 粟奴
- 山莴笋
- 罗汉松叶
- 白榄根
- 桂花
- 白花果
- 小叶石楠
- 牛耳枫根
- 草本威灵仙
- 黄花岩松
- 土良姜
- 松球
- 紫青藤根
- 血叶兰
- 金橘
- 荠苨
- 铁扫竹
- 白芥
- 枇杷花
- 滇列当
- 四里麻
- 藤梨根
- 盐麸子根
- 草金杉
- 虾蟆胆
- 玉米花
- 华南胡椒
- 砂漏芦
- 蕙兰
- 盾叶莓
- 白栎
- 拘那花
- 羊肚菜
- 接骨树皮
- 杉蔓石松
- 铁线莲
- 粟米泔汁
- 牡蒿根
- 百部
- 四川红淡叶
- 酸枣树皮
- 白苏叶
- 细叶桉
- 早谷藨
- 丁榔皮
- 白簕枝叶
- 裂叶心翼果
- 詹糖香
- 重唇鱼
- 牛尾蒿
- 长毛香科科
- 藤碎补
- 紫鸭跖草
- 纵条肌海葵
- 锥栗果壳
- 紫金血藤
- 紫铜矿
- 紫青藤
- 自消容
- 鹧鸪脚
- 紫金牛根
- 紫金砂
- 肿足蕨
- 自消容根
- 茱苓草
- 藏青果
- 蜇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