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青藤根
《*辞典》:紫青藤根
拼音注音
Zǐ Qīnɡ Ténɡ Gēn
别名
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牯岭勾儿茶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落叶缠绕灌木,高约3米。单叶互生,卵形至阔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尖锐有小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前半部有波状锯齿,两面无毛,侧脉7~10对;叶柄长6~9毫米,小托叶1对。花带绿色,成狭窄的圆锥花序,生于侧枝顶端;花萼5裂,裂片卵形,具极细缘毛;花瓣5,倒卵形,较萼片为小;雄蕊5;子房2室,花柱粗短,2叉。核果长椭圆形,长7~8毫米,紫黑色,基部包有宿存花萼。花期夏、秋。果实一年后成熟。
生境分布
生于山区向阳的灌丛中或林缘。分布浙江、江西、安徽等地。
性味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微涩,温。"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酸痛,小儿疳积,妇女经闭。"
②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利湿,通经活血。治风湿痹痛,骨髓炎,慢性湿疹,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治小儿疳积:紫青藤根、白马骨根等量。水煎,加红枣、冰糖炖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狼尾草根
- 松叶防风花
- 台湾土豆蔻
- 兰花参
- 金乌贼(海螵蛸)
- 绵马贯众
- 鸡眼草
- 鹊豆
- 龙牙楤木叶
- 金鸡脚
- 黄背草苗
- 大石枣
- 金叶子
- 阴阳枫
- 鲤鱼胆
- 野梨枝叶
- 伤寒头
- 田旋花
- 昏鸡头
- 矮脚苦蒿
- 漆大姑根
- 羊胡髭草
- 大金银花
- 紫藤子
- 空桶参
- 水火麻
- 驴蹄草
- 毛山荆子
- 虎骨
- 细枝柃
- 湖北贝母
- 密纹薄芝
- 淡竹笋
- 白菊花根
- 莿(木冬)
- 光肺筋草
- 牡蛎
- 香排草
- 千斤拔
- 大铁扫把
- 贯众
- 钟乳石
- 木豆
- 牛心果
- 山甘草
- 梨树根
- 林背子
- 山荆子
- 筋骨散
- 刺血红
- 水茄冬叶
- 三叶排草
- 前胡
- 蜂窝草
- 地梢瓜
- 柳穿鱼
- 黑种草子
- 蜗牛壳
- 巴豆叶
- 伞杨
- 兰草
- 小叶莲
- 香芋
- 蒲葵叶
- 牡荆子
- 阔叶赤车使者
- 香苏草
- 米仔兰花
- 蛇胆
- 光枝勾儿茶
- 木兰寄生
- 蟾皮
- 摇钱树
- 龙爪叶
- 生姜汁
- 野牡丹子
- 山玉桂
- 烟管蓟
- 鲛鱼皮
- 乌龟
- 多茎野豌豆
- 三月花
- 沙斑鸡
- 山吴萸果
- 刀豆根
- 假蒟根
- 绵毛娃儿藤
- 柚根
- 桑椹子
- 白薇
- 树五加
- 滇南美登木
- 美舌藻
- 横经席
- 杜楝
- 淮山
- 干姜
- 绿玉树
- 光棍草
- 鲎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