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木
《中华本草》:黄瑞木
拼音注音
Huánɡ Ruì Mù
别名
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黄瑞木的根及嫩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nandra millettii(Hook.et Arn.)Benth.et Hook.f.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嫩叶夏、秋采,鲜用。
原形态
黄瑞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m。嫩枝和顶芽疏生柔毛。单叶互生;叶具短柄;叶片厚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4.5-9cm,宽2-3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边缘全缘,少有在上半部略有细牙齿,幼时有密集的柔毛,后变无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约2cm,有贴伏短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外面被贴伏短毛,边缘近于膜质,有细腺齿和睫毛;花冠裂片5,无毛;雄蕊约25枚,花药密生白色柔毛;子房上位,3室,有白色柔毛,花柱无毛。浆果近球形,直径7-8mm,有柔毛或近于无毛。种子细小,黑色,光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1200m的山地林荫处或水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凉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尿血;传染性肝炎;腮腺炎;疖肿;蛇虫咬伤;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酌加。外用:适量,以鲜叶捣敷,或以根磨淘米水擦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瑞木
别名
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
来源
山茶科红淡属植物毛药红淡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k. f.,以根、嫩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嫩叶夏秋采,鲜用。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根:用于鼻衄睾丸炎,腮腺炎。
鲜叶:外用治疖肿,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用法用量
根0.5~1两。外用适量,根磨洗米水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贼
- 心叶忽布
- 刺藜
- 蝙蝠
- 刺黄柏茎叶
- 生姜
- 水仙桃
- 胡桐泪
- 林荫千里光
- 石吊兰
- 天香炉
- 柔毛艾纳香
- 羊胎
- 鲎尾
- 马银花
- 花生油
- 一匹草
- 光梗丝石竹
- 刺花椒
- 菱叶山蚂蝗
- 红毛菍
- 慈竹花
- 等宽鳞毛蕨
- 东方乌毛蕨叶
- 柘树茎叶
- 厚皮树
- 马蛋果
- 香茅
- 玉兰花
- 马桂花
- 砗磲肉
- 鸭屎树
- 金丝带
- 鸡骨柴
- 草柏枝
- 鸡蛋果
- 破血丹
- 铁破锣
- 黄菀
- 齐墩果
- 铁箍散
- 逼血雷
- 大狼毒
- 藤槐
- 自扣草
- 大草蔻
- 鸡爪芋
- 茯苓皮
- 钮子瓜
- 雪梨膏
- 鸡蛋参
- 华泽兰
- 鼠李根
- 蛇迷草
- 矮人陀
- 豆瓣绿
- 苦瓜花
- 牛耳大黄叶
- 雕爪
- 鸡屎白
- 白菖
- 飞蛾藤
- 博落回
- 鬼臼叶
- 鹿头肉
- 茴香
- 锡叶藤
- 鸡肉参
- 青蒜
- 水禾麻
- 马钱子
- 香构
- 鸭嘴花
- 鹿耳翎
- 粉菝葜
- 鼻血草
- 七里明
- 跌打草
- 脉耳草
- 尖子木
- 鱼眼草
- 九牛力
- 鼠尾粟
- 豆叶参
- 八月炸
- 酸模叶
- 巴豆油
- 白脂麻
- 马绊草
- 鲨鱼肝
- 麦麸草
- 贝母兰
- 独花兰
- 狗哇花
- 路郎鸡
- 鹅脚板
- 厚壳树
- 海南蒟
- 鱼胆草
- 斑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