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莴笋
《中华本草》:山莴笋
拼音注音
Shān Wō Sǔn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尼泊尔绿绒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nopsis nepaulensis DC.[Papaver poniculatum D.Don;Meconopsis wallichii Hook.]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
尼泊尔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高0.6-1.2m。全体被黄褐色、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主根长约9cm,直径约2.5cm。茎粗壮,具分枝,圆柱形,有时具纵棱,基部有宿存叶基及密集成丛的长柔毛。基生叶密集丛生;叶柄长达22cm;叶片形状多变,长可达30cm,宽达17cm,通常基部羽状全裂,先端羽状半裂,裂片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形,边缘缺刻状羽状浅裂;下部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具短柄;上部茎生叶较小,近无柄。花茎具分枝,花生于上部叶腋内,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花梗长3-10cm;花下垂;萼片卵圆形,外面被毛;花瓣4,卵形或近圆形;红色、紫色或蓝色,稀白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与花瓣同色或较深,花药橘黄色,长圆形;子房近球形、卵形或椭圆形,密被淡黄色或锈色的长硬毛及微柔毛,花柱棒状,果时长可达1.2cm,柱头头状,5-8裂,深绿色。蒴果长圆形到椭圆状长圆形,长1.5-2.5cm,直径0.7-1.5cm,密被毛,5-8瓣自先端纵裂。种子卵形至宽椭圆状长圆形,种皮密被乳头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4000m的草坡。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原阿片碱(protop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隐品碱(cryptopine),黄连碱(coptis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丽春花定碱(rhoeadine),罂粟红碱(papaverrubine)E,罂粟红碱(papaverrubine)D,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2-甲基-6-甲氧基-1,2,3,4-四氢-β-咔巴啉(2-methyl-6-methoxy-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肠胃炎;湿热水肿;头痛;痛经;白带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树茭瓜
- 桑皮汁
- 杉木节
- 山茱萸
- 山货榔
- 松蒿
- 桑柴灰
- 土黄芩
- 豆油
- 龙须草
- 麒麟吐珠
- 牛蒡根
- 马蹄叶
- 山桂皮
- 三点金草
- 山石榴
- 省沽油根
- 山芭蕉子
- 山牡丹
- 伸筋草
- 青藏虎耳草
- 三爪龙
- 山牛蒡
- 三角草
- 上山虎
- 上石田螺
- 升麻草
- 石荠宁
- 山橿根
- 石莼
- 石见穿
- 山核桃仁
- 青羊参
- 石地钱
- 青酒缸根
- 三叶莲
- 雀麦米
- 十姊妹
- 山棘豆
- 伤寒草
- 石楠根
- 三叶金锦香
- 青稞
- 书带蕨
- 石蕨
- 三股筋
- 三花枪刀药
- 三角叶风毛菊
- 青琅玕
- 青蒿
- 青黛
- 山羊参
- 石脑油
- 石花
- 伞花绢毛菊
- 石上藕
- 山橙叶
- 三颗针
- 三白草
- 石蒟
- 石链子
- 山樱桃核
- 三枝叶
- 三角咪
- 刷把草根
- 三蕊草
- 山甜茶
- 三铃子
- 青棉花藤根
- 青竹蛇
- 牡蛎肉
- 十大功劳
- 石上开花
- 山檨叶泡花树
- 青棉花藤叶
- 山胡椒
- 三爪金龙
- 十字苔草
- 山棯叶
- 山桂花
- 三钻七
- 石灰华
- 山羊油
- 三叶海棠
- 山羊角
- 石岩鸡
- 石瓜子
- 石上蕉
- 三楞草
- 兔骨
- 青礞石
- 石燕
- 青叶苎麻根
- 骑马参
- 石腊红
- 青榨槭
- 十大功劳根
- 山矾花
- 石草鞋
- 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