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马桑
《中华本草》:水马桑
拼音注音
Shuǐ Mǎ Sānɡ
别名
白马桑、水吞骨
出处
《新修本草》载有杨栌木,云:"生篱垣间,一名空疏,所在皆有。"《植物名实图考》载半边月,云:"生庐山,小树枝,攒生梢头,叶似绣球花叶而窄,粗纹极类。春开五瓣短筩子花,外白内红,似杏花而尖,多蕊。"观其附图为子房下位,合瓣花,叶对生,结合产地、生境描述及《新修本草》所载枝叶临床功用,上述所指应为本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半边月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igela japonica Thunb. Var. sinica (Rehd.) Bailey [Dieruilla japonica (Thunb.) DC.var. sinica Rehd.]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半边月 灌叶灌木,高达6m;叶柄长0.5-1.5cm,有毛;叶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5cm,宽3-8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具锯齿,上面深绿色,疏生短柔毛,脉上毛较密,下面浅绿色,密被短柔毛。单花或具3朵花的聚伞花序,生于短枝的叶腋或顶端;萼筒长10-12mm,裂片5,条形,长5-10mm,被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花开后逐渐变红色,漏斗状钟形,长2.5-3.5cm,通常有毛,筒基部呈狭筒形,中部以上突然扩大,裂片5;雄蕊5,着生近花冠中部,花丝白色,花药黄褐色;花柱细长,柱头盘形,伸出花冠外。蒴果长圆柱形,长1.5-2cm,先端有短柄状喙,疏生柔毛。种子具狭翅。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1800m的山坡林下、山顶灌丛和沟边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主所虚食少;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炖鸡蛋或猪肉。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马桑
别名
粗糠树、千羊白、白马桑
来源
忍冬科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Thunb. var. sinica (Rehd.) Bailey,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功能主治
补虚弱。
用法用量
根3~5钱,炖鸡蛋或猪肉吃。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云南铁丝莲
- 蝈蝈
- 环维黄杨星D
- 椎连栎
- 湖北桑寄生
- 燕窝
- 红旱莲
- 水晶兰
- 衡州乌药
- 红郎伞
- 猪脬
- 山羊参
- 山丹
- 槐耳
- 海金沙草
- 薅田藨
- 刺通草
- 滑石
- 刺梨
- 垂盆草
- 菊花
- 菊苣根
- 刺玫花
- 海豘鱼
- 吹火筒
- 绛梨木根
- 山橙叶
- 海蜇
- 浆水
- 海金沙
- 丛枝蓼
- 刺李
- 刺子莞
- 石蒟
- 槲皮
- 红橡木子
- 垂果大蒜芥
- 沙棘
- 刺楸树根
- 云南重楼
- 泽泻实
- 湖北海棠根
- 灰叶根
- 山楂
- 水折耳
- 獾肉
- 水塔花叶
- 胡桃花
- 黄栌根
- 山大刀根
- 狮子七
- 石腊竹
- 一柱香
- 四方草
- 畲山羊奶子
- 蛤蒌
- 一把蔑
- 石筋草
- 小叶小羽藓
- 海鳗卵
- 淮通
- 荷秋藤
- 水朝阳花
- 止咳草
- 沙柳
- 山矾叶
- 匙叶伽蓝菜
- 沙漠嘎
- 云南地黄连
- 水苋菜
- 刺山茶果
- 红马蹄草
- 胡桃仁
- 索骨丹
- 沙梨
- 癣草
- 水狗子
- 绞股蓝
- 湿生扁蕾
- 水龙胆草根
- 沙芥
- 驴断肠
- 狐四足
- 刺槐
- 山土瓜
- 绛梨木子
- 山楂根
- 豪猪毛刺
- 刺蓼
- 狐肉
- 云南莲座蕨
- 山梗菜
- 山乌桕
- 山玉桂
- 刺莓果
- 黄桷叶
- 催吐白薇
- 海龟胶
- 垂柳
- 刺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