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根
《中华本草》:薜荔根
拼音注音
Bì Lì Gēn
出处
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薛荔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二型;营养枝上生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小而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2.5cm,膜质,基部稍不对称,先端渐尖,叶柄很短;繁殖枝上无不定根,叶较大,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叶片厚纸质,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钝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网脉蜂窝状。花序托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3-6cm,宽3-5cm,顶部截平,略其短钝头或为脐状突起,基部有时收缩成一短柄,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时绿带浅黄色或微红,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长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壁口部,多数,排成数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壁,花梗长,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水肿;疟疾;闭经;产后瘀血腹痛;慢性肾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薜荔根
拼音注音
Bì Lì Gēn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随时可采。晒干备用。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算盘七
- 沙糖根
- 铁包金
- 乌骚风
- 番石榴皮
- 败酱草
- 卤碱
- 人参花
- 长距鸟足兰
- 牛藤果
- 龙利叶
- 柠鸡儿果
- 大叶白纸扇
- 窃衣
- 苦茄
- 宽叶紫萁
- 牦牛胆结石
- 山百部
- 南瓜须
- 老虎泡
- 白勒
- 节节草
- 狭叶露珠草
- 黎豆
- 山胡椒
- 湖瓜草
- 铁轴草
- 水杨木白皮
- 梭子蟹
- 番石榴根
- 栗柄金粉蕨
- 铁蕨鸡
- 两栖蓼
- 兔毛蒿
- 青钱柳
- 矮陀陀
- 鲃鱼
- 蜥蜴
- 野辣烟
- 枇杷芋
- 山狸子骨
- 朱顶红
- 阔叶垂头菊
- 石荠宁
- 首乌藤
- 茅栗
- 竹蜂
- 双飞蝴蝶
- 万年青
- 绿茎槲寄生
- 黄金凤
- 臭常山
- 菰根
- 金榭榴
- 樟梨子
- 东北埃蕾
- 紫楠
- 三朵云
- 玉蝉花
- 杠木
- 刺桐花
- 柿蒂
- 山野豌豆
- 铅灰
- 蕗蕨
- 水绵
- 牛舌头
- 凉粉藤
- 南瓜蒂
- 黄明胶
- 蓖麻油
- 绿百合
- 青刺尖
- 鹿耳翎
- 高山柏
- 毛葡萄叶
- 刺楸
- 雪上一支蒿
- 驱风通
- 矮子常山
- 蚕豆花
- 峨山雪莲花
- 鹈鹕嘴
- 水飞蓟
- 灯台树
- 卫矛
- 八楞麻
- 黑腺珍珠菜
- 石长生
- 椰根
- 长萼猪屎豆
- 圆叶母草
- 蹋菜
- 蓖麻根
- 青蒿囊虫
- 竹叶子
- 肺形草
- 化药
- 睡菜根
- 韭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