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榕根
《中华本草》:雀榕根
拼音注音
Què Rónɡ Gēn
出处
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virens Ait.[F.wightana (Miq.)Benth.]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乔木,高 5-17m。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时附生。叶互生;叶柄长1.5-6cm;托叶广卵形,长5-10cm,早落;叶片坚纸质,长椭圆形、长圆状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浅心形,长5-15cm,宽2-7.5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少有浅心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5-10对,在离叶缘网结,网脉两面不甚明显。隐头花序(榕果),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已落叶的小枝上,近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干后表面有皱纹;基生苞片3枚,卵圆形,先端钝,大部分合成盘状;总花梗长3-4mm,纤细;雄花、瘿花、雌花着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雄花着生于花序托近口部,少数,花被片4-5,线形,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4,花柱侧生,短于子房;雌花和瘿花相似,花被片4-5,花柱长于子房。瘦果,花柱延长。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山坡林中或河岸、溪边、村寨附近。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
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干根)。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雀榕根
拼音注音
Què Rónɡ Gēn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根。
功能主治
治乳痈,干根五钱,酒水煎服;另用鲜叶加冷饭捣烂外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华东瘤足蕨
- 麦门冬
- 白芥子
- 黔桂醉魂藤
- 白珠树
- 通城虎
- 裂叶心翼果
- 天韭
- 滇姜三七
- 山苍子叶
- 杏花
- 天文草
- 牛心果
- 红牛皮菜
- 檵花叶
- 豪猪肉
- 榕树
- 骨把
- 林背子
- 乌蛇胆
- 红葱
- 狸尾草
- 虫牙药
- 苏木蓝
- 沙地柏
- 虎牙
- 铁破锣
- 柏子仁
- 大树跌打
- 润鳞鳞毛蕨
- 盐肤木根皮
- 雪山甘草
- 蒲蒻
- 草木王
- 血满草
- 苦艾
- 卵叶贝母兰
- 黑蒴
- 黄稔根
- 仙人掌
- 女金芦
- 云南美登木
- 问荆
- 大黄
- 翅茎蜂斗草
- 刀口药
- 太阳针
- 塔黄
- 红旱莲
- 山绿茶
- 土人参
- 龙齿
- 刺针草
- 蝇子草
- 楮皮间白汁
- 川桂
- 衣鱼
- 麒麟尾
- 葱白
- 肺形草
- 火炭母草
- 三叶委陵菜根
- 天蓬子根
- 铜锤草根
- 壁钱
- 獭肝
- 骆驼蹄瓣
- 岩指甲花
- 岩胡椒
- 水百合
- 猪肝
- 山桃树皮
- 叶天天花
- 一枝黄花
- 苦楝寄生
- 岩梭花
- 赤雹
- 叶上果根
- 岩豆
- 红花点地梅
- 小花清风藤根
- 云香草
- 车桑仔叶
- 醋糟
- 叶上珠根
- 岩莴苣
- 蜥蜴
- 圆叶野扁豆
- 圆叶锦葵
- 岩椒草
- 长果山橙
- 圆叶乌头
- 齿瓣石豆兰
- 鸭脚罗伞
- 圆柏果
- 长刺卫矛
- 岩葱
- 圆节山蚂蝗
- 赤芍
- 云南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