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藤根
《*辞典》:黄鳝藤根
拼音注音
Huánɡ Shàn Ténɡ Gēn
别名
熊柳根(《福建民间草药》),铁包金、土黄耆(《闽东本草》)。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根。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泉州本草》:"味苦微辛,性平,无毒。"
③《闽东本草》:"性温,味微涩,无毒。"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肝、肺、肾、三焦、膀胱诸经。"
②《闽东本草》:"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通经活络。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
①《福建民间草药》:"健脾益气,利尿解毒。"
②《闽东本草》:"舒筋强骨,健脾益气,通经活络,祛寒利尿,除湿止痛。治内伤寒热,肤痛,胃痛,头痛,腰膝无力,淋浊带下,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3~4两)。
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脾胃衰弱,食欲减退:熊柳根三至四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心胃痛,湿热黄疸,小儿脾积风:熊柳根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③治小儿疳积:黄鳝藤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风毒流注:熊柳根三至四两,羊肉四两。酒、水各半或用开水炖服。服后有时更见脓水增加,数日后逐渐减少,渐生新敛口。(《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凝痰壅结,咳嗽喘急:熊柳鲜根,酌加冰糖炼膏。每日早晚一羹匙,开水送服。(《泉州本草》)
⑥治手筋足筋拘挛:熊柳鲜根三两,水二碗半,煎一碗;渣二碗煎一碗,内服。(《泉州本草》)
⑦治关节风湿痛,劳倦乏力:黄鳝藤干根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跌打损伤:黄鳝藤鲜根皮捣烂,或干根皮研末,调红酒外敷。(《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高山柏
- 月见草油
- 岩黄连
- 百蕊草根
- 甜根子草
- 钩藤根
- 凤尾蕉花
- 白鹤藤根
- 异叶米口袋
- 白透骨消
- 白马阴茎
- 百步还阳丹
- 枫香脂
- 番石榴干
- 洋白蜡树
- 白车轴草
- 百两金叶
- 白花龙胆
- 白花蛇舌草
- 异株百里香
- 白颖苔草
- 杨梅核仁
- 百解马兜铃
- 方叶五月茶
- 白蓝翠雀花
- 摇钱树根
- 凤丫草
- 油桐叶
- 白首乌
- 复叶耳蕨
- 白茎鸦葱
- 凤眼草
- 凤眼兰
- 凤眼果
- 番红花
- 白菊花根
- 番石榴子
- 樱桃水
- 百尾笋
- 白金古榄
- 番石榴皮
- 藕蔤
- 龙头草
- 赤芍
- 长毛柃叶
- 番荔枝根
- 白鱼尾果
- 凤凰木
- 凤仙花
- 有瓜石斛
- 凤仙根
- 复叶葡萄叶
- 岩豇豆
- 跌打草
- 油茶根皮
- 番石榴叶
- 岩败酱
- 月光花
- 凤冠草
- 引水蕉
- 百部还魂
- 白降丹
- 异叶青兰
- 甜茶藤
- 倒挂牛
- 月季花根
- 凤凰衣
- 洋地黄
- 百两金
- 白豆蔻壳
- 枫寄生
- 榆仁酱
- 油柑虫节
- 凤眼果根
- 枫香树皮
- 异穗卷柏
- 柚树寄生
- 复叶披麻草根
- 杨梅树皮
- 异被赤车
- 有柄石韦
- 伏毛山豆根
- 细叶鼠曲草
- 白饭树根
- 凤眼果树皮
- 异型莎草
- 凤眼果壳
- 榆拟层孔菌
- 匐地风毛菊
- 白饭树叶
- 抚松乌头
- 杨梅叶蚊母树根
- 白苋
- 栘依
- 枫香树叶
- 枫香树根
- 油茶油
- 剑叶铁角蕨
- 莼
- 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