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
《中华本草》:青葙
拼音注音
Qīnɡ Xiānɡ
别名
草蒿;姜蒿;昆仑草;野鸡冠、冠苋、鸡冠苋、土鸡冠、狐狸尾、指天笔、牛尾巴花、犬尾鸡冠花、牛母莴;牛尾行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苋,可食,长则高三、四尺,苗、叶、花、实与鸡冠花一样无别,但鸡冠花穗或有大而扁或团者,此则梢间出花穗,尖长四、五寸,状如兔尾,水红色,亦有黄白色者。子在穗中,与鸡冠子及苋子一样难辨。苏恭言其结角误矣。萧炳言黄花者名陶朱术,与陈藏器所说不同。又有天灵草,亦此类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茎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osia argent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来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叶柄长2-15mm,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外形,长5-9cm,宽1-3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项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量草酸(oxalic acid)[1]等。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燥湿清热;杀虫止痒;凉血止血。主湿热带下;小便不利;尿浊;泄泻;阴痒;疮疥;风瘙身痒;痔疮;衄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1.《本草正义》:青葙,古人用其茎叶,以为燥湿清热杀虫之用。盖苦寒滑利之品,最善利湿清热而疏泄厥阴,是以专清血分。《本经》主邪气,亦即以湿热之邪言之。2.《神农本草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3.《名医别录》:治恶疮疥风、痔蚀、下部疮。4.《唐本草》:捣汁单服,大疗温疠、甘NI。5.《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青葙
拼音注音
Qīnɡ Xiānɡ
别名
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苏植药志》),狐狸尾、指天笔(《南宁市药物志》),牛尾巴花(《山东中药》),犬尾鸡冠花(《闽东本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茎叶及根。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通常分枝。叶互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匝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分枝末端,圆柱状或圆锥状,长3~10厘米;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每花具干膜质苞片3;花被5,干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雄蕊5,花药粉红色,丁字状着生;子房长圆形,花柱线形,红色,柱头2裂。胞果球形盖裂;种子数粒,扁圆形,质坚硬,黑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荒野路旁、山沟、河滩、沙丘等疏松土壤上;也有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生或栽培。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量草酸,生长2周时可达12.5%,以后逐渐下降到约9%。
性味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苦,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燥湿清热,杀虫,止血。治风瘙身痒,疮疥,痔疮,金疮出血。
①《本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
②《别录》:"治恶疮疥虱、痔蚀、下部匿疮。"
③《唐本草》:"捣汁单服,大疗温疠、甘匿。"
④《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鲜用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风湿身疼痛:青葙子根一两。猪脚节或鸡鸭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下消:青葙子全草一两。青蛙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痧气:青葙全草、腐婢、仙鹤草各五钱。水煎,早、晚饭前分服。
④治皮肤风热疮疹瘙痒:青葙茎叶。水煎洗患处,洗时须避风。
⑤治妇女阴痒:青葙茎叶三至四两。加水煎汁,熏洗患处。
⑥治创伤出血:鲜青葙叶捣烂,敷于伤处,纱布包扎。(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逼血雷
- 薜荔汁
- 昂天莲
- 黄花堇菜
- 麒麟吐珠
- 衣鱼
- 青桐翠木
- 贝齿
- 青木香
- 丝瓜叶
- 铅霜
- 驱风通
- 笔管榕
- 薄叶卷柏
- 野黄麻
- 红茄苳
- 黄花紫丹参
- 杨梅树
- 寒莓叶
- 木瓜
- 无风自动草
- 崖姜
- 透骨草
- 铜苋菜
- 铁角凤尾草
- 禾叶风毛菊
- 鲩鱼胆
- 掐不齐
- 梅花
- 大黑药
- 水蓼根
- 泡桐叶
- 虫笋
- 罂粟嫩苗
- 多花景天三七
- 土良姜
- 苦连翘
- 通花花
- 茄子
- 裂叶秋海棠
- 大马蓼
- 东方狗脊
- 黄耆茎叶
- 空心木
- 苎麻皮
- 青竹标
- 苦荬菜
- 铁牛钻石
- 短腺小米草
- 浙贝母
- 水棉花
- 决明子
- 新疆延胡索
- 大花素馨花
- 鹤虱风
- 将军树
- 蘘荷子
- 球花党参
- 多头风轮菜
- 水蛭
- 柴胡叶链荚豆
- 水牛角浓缩粉
- 鸡冠菜
- 玉米轴
- 杠香藤
- 翡翠
- 披麻草根
- 龙脷叶
- 扶桑根
- 龙利叶
- 藤本夜关门
- 桑叶露
- 地白草
- 鹅绒藤
- 黄缅桂果
- 土连翘
- 大青
- 白茅针
- 鱼鳞菜
- 斑竹花
- 小九头狮子草
- 阳雀花根
- 蒲桃种子
- 猪脾
- 散血飞
- 矩镰荚苜蓿
- 一品红
- 水毛花根
- 新疆木通
- 石上柏
- 乌苏里黄芩
- 香菇
- 雀
- 荸荠
- 青竹蛇
- 刺海松
- 鲃鱼
- 鞘菝葜
- 荜澄茄
- 橄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