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
《中华本草》:青葙
拼音注音
Qīnɡ Xiānɡ
别名
草蒿;姜蒿;昆仑草;野鸡冠、冠苋、鸡冠苋、土鸡冠、狐狸尾、指天笔、牛尾巴花、犬尾鸡冠花、牛母莴;牛尾行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苋,可食,长则高三、四尺,苗、叶、花、实与鸡冠花一样无别,但鸡冠花穗或有大而扁或团者,此则梢间出花穗,尖长四、五寸,状如兔尾,水红色,亦有黄白色者。子在穗中,与鸡冠子及苋子一样难辨。苏恭言其结角误矣。萧炳言黄花者名陶朱术,与陈藏器所说不同。又有天灵草,亦此类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茎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osia argent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来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叶柄长2-15mm,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外形,长5-9cm,宽1-3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项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量草酸(oxalic acid)[1]等。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燥湿清热;杀虫止痒;凉血止血。主湿热带下;小便不利;尿浊;泄泻;阴痒;疮疥;风瘙身痒;痔疮;衄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1.《本草正义》:青葙,古人用其茎叶,以为燥湿清热杀虫之用。盖苦寒滑利之品,最善利湿清热而疏泄厥阴,是以专清血分。《本经》主邪气,亦即以湿热之邪言之。2.《神农本草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3.《名医别录》:治恶疮疥风、痔蚀、下部疮。4.《唐本草》:捣汁单服,大疗温疠、甘NI。5.《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青葙
拼音注音
Qīnɡ Xiānɡ
别名
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苏植药志》),狐狸尾、指天笔(《南宁市药物志》),牛尾巴花(《山东中药》),犬尾鸡冠花(《闽东本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茎叶及根。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通常分枝。叶互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匝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分枝末端,圆柱状或圆锥状,长3~10厘米;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每花具干膜质苞片3;花被5,干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雄蕊5,花药粉红色,丁字状着生;子房长圆形,花柱线形,红色,柱头2裂。胞果球形盖裂;种子数粒,扁圆形,质坚硬,黑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荒野路旁、山沟、河滩、沙丘等疏松土壤上;也有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生或栽培。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量草酸,生长2周时可达12.5%,以后逐渐下降到约9%。
性味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苦,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燥湿清热,杀虫,止血。治风瘙身痒,疮疥,痔疮,金疮出血。
①《本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
②《别录》:"治恶疮疥虱、痔蚀、下部匿疮。"
③《唐本草》:"捣汁单服,大疗温疠、甘匿。"
④《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鲜用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风湿身疼痛:青葙子根一两。猪脚节或鸡鸭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下消:青葙子全草一两。青蛙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痧气:青葙全草、腐婢、仙鹤草各五钱。水煎,早、晚饭前分服。
④治皮肤风热疮疹瘙痒:青葙茎叶。水煎洗患处,洗时须避风。
⑤治妇女阴痒:青葙茎叶三至四两。加水煎汁,熏洗患处。
⑥治创伤出血:鲜青葙叶捣烂,敷于伤处,纱布包扎。(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鮧鱼尾
- 逼血雷
- 黑芝
- 薜荔汁
- 麒麟吐珠
- 飞龙掌血叶
- 雪参
- 粗糠柴
- 飞天蠄蟧
- 香草兰
- 鼻血草
- 香叶树
- 青海马尾连
- 青溪鳞毛蕨
- 青粱米
- 蝮蛇脂
- 青蛙
- 青羊胆
- 鼻血雷
- 鸜雉
- 肥荚红豆
- 黑顶卷柏
- 雪上一枝蒿
- 雀瓮
- 香柏
- 黄裙竹荪
- 福建柏
- 鸭嘴癀
- 鳖血
- 剑皮树菌
- 青蟹
- 鳕鱼鳔
- 苞叶木
- 香木菌桂
- 黑石珠
- 鸦椿卫矛
- 飞扬草
- 蚌泪
- 青刺尖
- 鱼翅
- 薄叶棘豆
- 鳖脂
- 青果
- 雄黄
- 雄黄兰
- 青竹标根
- 黄麻叶
- 蝙蝠葛
- 遍山红
- 鸊鷉
- 青蒿囊虫
- 蜂蜜树
- 风车儿
- 鸭跖草
- 败酱草
- 白花柴
- 香水塔花
- 黑心蕨
- 鹰不泊薳
- 白花灯笼
- 青盐陈皮
- 雪猪肉
- 黑参
- 臂形草
- 蝙蝠葛叶
- 长梗千里光
- 黄鼠肉
- 黑香柴
- 衣鱼
- 飞蛾藤
- 败火草
- 雪茶
- 地锦苋
- 黑络丸菌
- 茯神
- 鸭卵
- 粉条儿菜
- 飞来蓝
- 雪山一支蒿
- 猩猩木
- 鱼尾葵
- 黑鸫
- 鸢尾
- 鸭舌鱼鳖
- 青钱柳
- 鸲鹆
- 蜂窝草
- 芭蕉根
- 青药
- 预知子
- 赤楠蒲桃叶
- 黄鳝藤根
- 黄麻根
- 鱼寄生
- 鱼肝油
- 鼋肉
- 香石藤
- 雁脂
- 风藤草根
- 飞天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