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脂
《中华本草》:鳖脂
拼音注音
Biē Zhī
别名
鳖膏、鳖油
英文名
Soft-shelled Turtle fat, fresh-water turtle fa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及山再鳖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2.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采收和储藏:捕捉杀死后,剖腹,取其脂肪,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2.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采收和储藏:捕捉杀死后,剖腹,取其脂肪,鲜用。
原形态
1.中华鳖,体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成体全长约30-40cm。头尖,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缘覆有角质硬鞘,无齿,眼小;瞳孔圆表,鼓膜不明显,颈部可长达70mm以上,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革质软皮,边缘具柔软的较厚的结缔组织,谷称裙边。背面皮肤有突起小疣,成纵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对,肋板8对,无臀板,边缘无缘板相连。背部骨片没有完全骨质化,肋骨与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侧。四肢较扁平,前肢5指;内侧三指有外露的爪;外侧二指的爪全被皮肤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长情况亦同,指、趾间具蹼而发达。雄性体较扁而尾较长,末端露出于裙边;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边。泄殖肛孔纵裂。头颈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黄色,下颌至喉部有黄色斑纹,两眼前后有黑纹,眼后头顶部有10余个黑点。体背橄榄绿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黄色,两侧裙边处有绿色大斑纹,近尾部有两团豌豆大的绿色斑纹。前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黄色,后肢上面色较浅。尾部正中为橄榄绿色,余皆为淡黄色。
2.山瑞鳖,体近圆形,当体重9kg时,长、宽达36cm×21cm,体重大者可达20kg。体背隆起,皮肤粗糙,体背、边缘、颈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质喜钉状突起;体后部的鼓钉更大而密。边缘内质裙边甚为肥厚。四肢粗壮,侧扁。尾短,略呈扁圆锥形,基部宽,末端尖。体灰黑色、墨绿色、紫黑色或黑青莲色。头、四肢乌黑色或墨绿色。腹面乌黑色带紫,具深色斑块。
2.山瑞鳖,体近圆形,当体重9kg时,长、宽达36cm×21cm,体重大者可达20kg。体背隆起,皮肤粗糙,体背、边缘、颈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质喜钉状突起;体后部的鼓钉更大而密。边缘内质裙边甚为肥厚。四肢粗壮,侧扁。尾短,略呈扁圆锥形,基部宽,末端尖。体灰黑色、墨绿色、紫黑色或黑青莲色。头、四肢乌黑色或墨绿色。腹面乌黑色带紫,具深色斑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库等水域。
2.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潭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潭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乌须发。主体弱虚赢;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
内服:佐餐,适量。
各家论述
1.《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
2.《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
2.《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鳖脂
拼音注音
Biē Zhī
别名
鳖膏(《本草拾遗》),鳖油(《现代实用中药》)。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
功能主治
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硫黄菌
- 微籽
- 鸭卵
- 对虾壳
- 甘草梢
- 猬脂
- 人参花
- 水草乌
- 小花吊兰
- 龙葵根
- 狗母鱼
- 山芭蕉子
- 花椒
- 珍珠
- 笔仔草
- 细葛缕子
- 白豆蔻
- 铁罗汉
- 獾骨
- 泽兰
- 萱草
- 华鹅耳枥
- 黑沙蒿
- 葫芦叶
- 麻叶绣球
- 华东瓶蕨
- 小毛香
- 绣球藤
- 川滇大黄土
- 毛叶天胡荽
- 草胡椒
- 滇丁香
- 牡丹藤
- 狐肝
- 杨梅叶
- 毛蒌
- 黑面防己
- 花拐藤根
- 潺槁树
- 海月
- 蟾蜍胆
- 冰草根
- 大叶酸藤
- 南五味子
- 鲳鱼
- 白乳菇
- 小金挖耳
- 野扁豆
- 吊山桃
- 刺楸树根
- 蟹壳
- 胭脂花
- 大叶金花茶叶
- 见血飞
- 牛角瓜
- 天韭
- 石柑子
- 芭蕉子
- 甘西鼠尾
- 木蜡树叶
- 斜叶榕
- 虎掌草
- 华凤仙
- 云支花
- 大虎耳草
- 石帆
- 浮萍
- 长石
- 遍地金
- 首乌藤
- 酸枣根
- 伽果
- 猪靥
- 大过路黄
- 倒挂草
- 小檗
- 串珠耳叶苔
- 甘土
- 尖顶羊肚菜
- 镰萼虾脊兰
- 虾子草
- 罐嘴菜
- 南方露珠草
- 地柏枝
- 柳根
- 挖耳草根
- 接骨木
- 擘蓝
- 木瓜
- 石筋草
- 黑塔子根
- 白鸡屎藤
- 三块瓦
- 小接骨丹
- 虎尾轮
- 杜根藤
- 八角枫
- 白刺花叶
- 阿尔泰扭藿香
- 波罗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