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筵
《中华本草》:雉子筵
拼音注音
Zhì Zǐ Yán
别名
莓叶委陵菜,瓤子、满山红、毛猴子、软梗蛇扭、经如草、菜瓢子
英文名
Herb of Dewberryleaf Cinquefoil
出处
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莓叶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根极多,簇生。花茎丛生,被开展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3对,稀4对;叶柄被开展疏毛,小叶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有稀疏开展长柔毛;小叶片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5-7cm,宽0.4-3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或圆钝锯齿,近基部全缘,两面被平铺疏柔毛,下面沿脉较密,锯齿边缘有时密被缘毛;茎生叶常有3小叶,与基生小叶相似或呈长圆形且先端有锯齿而下半部全缘,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卵形,草质,全缘,先端急尖,外被平铺疏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1-1.7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5,长圆披针形,先端急尖,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凹,黄色;花柱近顶生,上部大,基部小。成熟瘦果近肾形,直径约1mm,表面有脉纹。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400m的地边、沟边、草地、灌丛及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形状
全株长约25cm,密被毛绒。茎纤细。羽状复叶。基生叶有小叶5-7(-9),顶端三小叶较大,小叶宽倒卵形、卵圆形或椭圆形,长0.8-4cm,宽0.5-2cm,先端尖或稍钝,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锯齿;茎生叶为三出复叶。花多,黄色。瘦果小,微有皱纹。气微,味涩,微苦。
性味
甘;温
归经
肺;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养阴清热。主疝气,干血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陕西草药》:益中气,补阴虚。治疝气及干血痨。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雉子筵
拼音注音
Zhì Zǐ Yán
别名
满山红、莓叶委陵菜瓢子
来源
蔷薇科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以地上部分入药。
生境分布
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药理作用
本品有效成分胃d-儿茶素,有增强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和收缩子宫作用。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益中气,补阴虚,止血。
主治疝气及干血痨:每日3~5钱,水煎服或黄酒煎服。
临床应用于子宫肌瘤出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及避孕药引起的子宫出血:口服一次2~3片,每天3次。(糖衣片:每片含生药浸膏0.2克=1克生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雉子筵
拼音注音
Zhì Zǐ Yán
别名
瓢子,满山红(《陕西草药》),毛猴子,软梗蛇扭、经如草(《中草药通讯》(6):8,1973)。
出处
《陕西草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全草。夏季割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5~26厘米。全株密被毛绒。主根粗短,侧生多数支根,暗褐色。茎柔弱,直立或倾斜。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的小叶5~7,稀3,或9,顶端三小叶较大,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矩圆形,长0.8~4厘米,宽0.6~2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锯齿;叶柄长;托叶膜质;茎生叶小,有3小叶,叶柄短或无。伞房状聚伞花序,多花;花黄色,直径1~1.5厘米;萼开展5裂,副萼片5,椭圆形;花瓣5,均具伸展的柔毛,雄蕊多数。瘦果小,矩圆状卵形,黄白色,有皱纹。花期4月。
本植物的根(雉子筵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多石地,草原及梯田旁。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陕西草药》:"甘,温。"
功能主治
《陕西草药》:"益中气,补阴虚。治疝气及干血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蜀羊泉
- 水莲沙
- 五桠果
- 竹蠹虫
- 白皮柯
- 续随子叶
- 广西九里香
- 蒲圻贝母
- 三叶乌蔹莓
- 草威灵
- 苦楝叶
- 盐麸叶
- 小铜锤
- 龙涎香
- 粉藜
- 海南地不容
- 石见穿
- 小麦麸
- 梅花参
- 麻油
- 石菖蒲花
- 虎耳草
- 西藏桃叶珊瑚果
- 假友水龙骨
- 山矾花
- 青蒿
- 龙眼核
- 岩春草
- 聚花草
- 紫杜鹃
- 鸡骨柴
- 麻鱼肉
- 云南美登木
- 沙七
- 乌药
- 黄花紫堇
- 头巾草
- 紫金血藤
- 粗叶悬钩子
- 钩钱草
- 假酸浆
- 鹅观草
- 绵萆薢
- 山土瓜
- 野黄麻
- 藿香露
- 水紫菀
- 栗树皮
- 血风藤
- 打碗花
- 鸭脚黄连
- 柳叶鬼针草
- 紫茉莉子
- 土木贼
- 黄花菜
- 使君子叶
- 福建排草
- 九节风
- 苦瓜花
- 荚蒾子
- 山水芹菜
- 扁竹兰
- 广东耳草
- 青海鸢尾子
- 色赤杨
- 鸥
- 山羊肉
- 庵闾子
- 海金沙根
- 小黄断肠草
- 黄鹌菜
- 榼藤子
- 杏花
- 柯榔木
- 黄瑞木
- 樗叶花椒
- 变蛋
- 石燕
- 莨菪
- 阿胶
- 山楂木
- 黄花远志
- 豇豆叶
- 野辣子
- 番荔枝根
- 黑塔子叶
- 湖广草
- 鹅首马先蒿
- 牛尾独活
- 岩茴香
- 扶桑金星蕨
- 火秧竻
- 生瓜
- 香面叶
- 灰绿水苎麻
- 羊髓
- 山海螺
- 柚核
- 白三七
- 云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