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顶卷柏
《中华本草》:黑顶卷柏
拼音注音
Hēi Dǐnɡ Juǎn Bǎi
别名
红骨草、马尾草、百叶草、鸡脚草
英文名
Blacktop Spikemoss
出处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黑顶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picta A.Br.ex Ba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约30-60cm。主茎直立,干后顶部变黑色。叶为整齐的二回羽状,羽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5cm,顶端尾状;小羽片通常单生,长约2.5-5cm,开展,接近;侧叶密接,长圆状披针形,镰刀状,先端钝头,长约4mm,宽约1.5mm,鲜绿色,不具缘毛,近有柄,基部上侧楔形,下侧圆形,叶缘近全缘;中叶斜长圆形,长1.5-2mm,宽0.5mm,顶端近尾尖,上面呈灰白色。孢子囊穗着生于小羽片先端,四棱形,呈长尾状,长6-12mm,直径约1.5mm;孢子叶卵形,具尾尖,主脉隆起,呈龙骨状。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囊穗上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密林下的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淡;涩;平
归经
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止痛。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理,研末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涩、性平。有凉血止血、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的功能。用于咳血、吐血、胃疼、痢疾、跌打损伤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匙羹藤
- 龙骨
- 刺血红
- 铁棒锤茎叶
- 鲤鱼目
- 毒蛆草
- 凤眼草
- 卵叶水芹
- 对叶草
- 稻草
- 大毛红花
- 复羽叶栾树
- 铁色箭
- 水杨根
- 水马桑
- 桃儿七果
- 野灯草
- 鳢鱼血
- 刺南蛇藤
- 葵花大蓟
- 塔黄
- 花叶矮沱沱
- 血当归
- 忍冬藤
- 铁灯台
- 黄背草果
- 细叶桉叶
- 牛尾菜
- 鸡爪芋
- 入地蜈蚣
- 蔓胡颓子根
- 紫筒草
- 潺槁树
- 合血香
- 地钱
- 蓝花侧金盏
- 饺剪藤
- 酸模
- 都咸子
- 豆腐浆
- 徐长卿
- 香石藤果
- 芦子
- 蝎子七
- 香榧草
- 大狼毒
- 刺芋
- 鹿骨
- 小旋花
- 蚕茧
- 镜面草
- 血参
- 柳白皮
- 黄泡子
- 胆星
- 一点血
- 蛋不老
- 澄茄子
- 地红子根
- 柿皮
- 鹅观草
- 肉桂油
- 小黄鼠狼
- 黄桷根
- 华东瓶蕨
- 云南美登木
- 赤车使者
- 桃枝
- 紫玉簪根
- 粟米草
- 鸡桑叶
- 葛菌
- 清香桂
- 阳桃
- 透骨草
- 野猪蹄
- 卵叶贝母兰
- 红叶树子
- 朝鲜当归
- 石米
- 三钻七
- 河豚子
- 莸
- 假菠菜
- 白花夏枯草
- 鸡冠苗
- 金石斛
- 鹿葱
- 多穗石柯叶
- 榕树
- 骨把
- 铁筷子
- 大叶千里光
- 紫堇花
- 紫油木
- 凤丫草
- 龙舌草
- 莕菜
- 文蛤肉
- 蜗牛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