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珠
《中华本草》:黑石珠
拼音注音
Hēi Shí Zhū
别名
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深黑小黑檗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trocarpa Schneid.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根去须根,茎去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深黑小檗,常绿灌木,高可达2m。小枝圆柱形,还黄色,刺3分叉,长1-4cm。叶3-4片簇生,革质;叶片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2cm,先端短尖,有小尖刺,基部楔形,边缘具针锯齿,通常在20枚以下,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脉不显。花2-9朵簇生,花梗长4-15mm,花黄色,直径1-1.5cm;雄蕊6,花药瓣裂;子房上位,具短花柱。浆果短卵圆形,长5mm,深黑色,无粉或稍被粉。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
根含小檗碱(berberine)。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目赤肿痛;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泡酒擦;或磨水点眼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鱼
- 钓鱼竿
- 鼻血草
- 梅核仁
- 八月札
- 叉分蓼
- 白茎鸦葱
- 摇钱树
- 衣鱼
- 雪上一枝蒿
- 白鱼尾
- 蛇鲻
- 薜荔汁
- 白薇
- 黄蜀葵
- 四角蒲桃
- 败酱
- 红对节子
- 牛尾菜
- 黄麻灰
- 兔儿风
- 樱桃枝
- 倒提壶
- 百药煎
- 香叶树
- 飞天蠄蟧
- 雪参
- 桃南瓜
- 地羊鹊
- 百解马兜铃
- 珊瑚草
- 大叶井口边草
- 雄鸡口涎
- 药用小阴地蕨
- 芋梗
- 香加皮
- 鼠标蛇
- 百花锦蛇
- 榕树胶汁
- 百解藤
- 盐麸叶
- 贝齿
- 蝴蝶花
- 刺柄莲座蕨
- 百味参
- 鲥鱼
- 飞来鹤
- 红葱
- 鳗鲡鱼膏
- 百里香
- 短萼蜂斗草
- 蝙蝠葛根
- 粗叶卷柏
- 白酒草
- 白萆薢
- 薄叶黄芩
- 椬梧
- 皮袋香
- 白贝
- 家白蚁
- 由跋
- 黄水芋
- 杨翠木
- 白苏梗
- 百两金叶
- 篦子草
- 金雀根
- 碧桃干
- 百里香叶杜鹃
- 大酸浆草
- 三对叶丹参
- 百步还阳丹
- 大独脚金
- 银花子
- 白杜鹃花
- 半截叶
- 半支莲
- 波棱瓜子
- 冰凉花
- 鸭公藤
- 白猪栗
- 半枝莲
- 斑竹根
- 波斯菊
- 波罗蜜树液
- 黑风藤
- 白珠树
- 白石花
- 野茶子
- 鳝鱼皮
- 迎春花根
- 野芋叶
- 野芋实
- 柏树根
- 萹蓄
- 雁肉
- 雨久花
- 半夏
- 半边莲
- 杭州荠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