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齿蒿
《中华本草》:篦齿蒿
拼音注音
Bì Chǐ Hāo
别名
恶臭蒿、粘蒿、籽蒿
英文名
Pectinate Neopallasia herb
出处
始载于《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栉叶蒿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pallasia pectinata (Pall.) Poljak. [Artemisia pectinata Pall.; Neopallasia yunnanensis (Pamp.) Y. R. Li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
栉叶蒿 一年生草本,高12-40cm。茎自基部分枝,紫色或灰白色,被稠密的白色绢毛。叶片椭圆形,篦齿状分裂,松针状,质坚硬,无毛,无叶柄,羽轴向基部逐渐扩大,茎下部和中部的叶长1.5-3cm,宽0.5-1cm,上部和花序下的叶变短而窄。头状花序无梗或几无梗,卵球形,长3-4(-5)mm,单生或数个集生于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小枝或茎中上产排列成紧缩的穗状或狭圆锥状;花托圆锥关突起;外围的雌花能育,3-4个,狭筒状,全缘;中内的两性花9-16个,有4-8个着生于圆锥状花序托的下部,能育,其余的生托顶,不育,全部两性花冠5齿裂。瘦果在圆锥状花序托的下部排列成规则的一圈。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漠、河谷砾石地或山坡荒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本品地上部分含9(10)-佛术二烯-12-酸[eremophila-9(10),11(13)-dien-12-o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石蜡(paraffins),倍半萜烷(sesquiterpenic hydrocarbons ),和倍半萜二醇(sesquiterpenic diol)。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利肝胆。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研末。
各家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利肝胆、消炎止痛,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头晕。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铜钱麻黄
- 腐沫
- 香蕈
- 峨嵋耳蕨
- 猪牙皂
- 全毛悬钩子
- 中华绣线梅
- 蚺蛇膏
- 鹅管石
- 石芥菜
- 海蛇
- 狐胆
- 狐四足
- 海韭菜
- 海鳗
- 獾骨
- 石蒟
- 石南
- 灰树花
- 灰绿水苎麻
- 火秧竻蕊
- 海鹞鱼尾刺
- 石凉伞
- 环纹苦乳菇
- 石蕊
- 一柱香
- 灰蓟
- 灰贯众
- 金老梅枝
- 石楠
- 海鹞鱼
- 淮通
- 火赤链蛇
- 石栗叶
- 滑背草鞋根
- 石老虎
- 石蚕
- 海蜇
- 灰叶南蛇藤
- 石栗子
- 狐肠
- 灰凤梨
- 猪肉
- 海虾
- 石头菜
- 火焰兰
- 石菖蒲
- 石南藤
- 滑背草鞋
- 海豘鱼
- 睡菜根
- 红花酢浆草
- 石米
- 海金沙草
- 獾肉
- 石床
- 火绒草
- 狐肝
- 石参
- 石碱
- 石上铁角蕨
- 石霜
- 石楠根
- 石柑子
- 石长生
- 灰藋子
- 石荠苎
- 滑石粉
- 火秧竻
- 石草鞋
- 石榴叶
- 石蝴蝶
- 海鹞鱼胆
- 海金沙
- 海雹菜
- 海马
- 火腿
- 狐头
- 湖瓜草
- 灰菜
- 石栗
- 猴闼子
- 石腊红
- 猴楠
- 湖北地黄
- 灰钉
- 江蓠
- 石壁莲
- 石榴根
- 石胆草
- 石刁柏
- 石苁蓉
- 石夹生
- 海门冬
- 石斛
- 菖蒲叶
- 石燕
- 石蔓藤
- 湖广草
- 火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