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柳叶菜
《中华本草》:大花柳叶菜
拼音注音
Dà Huā Liǔ Yè Cài
别名
胆黄草、紫药参、通经草、对对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大花柳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wallichianum Hausskn.[E.nepalense Haussk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wallichianum Hausskn.[E.nepalense Haussk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80cm。茎直立,常不分枝,中空,多少被曲柔毛并杂以腺毛,棱线凸起。叶对生,上半部的互生,稀3叶假轮生;叶柄短;叶片狭卵形或披针形,长1.5-7cm,宽0.5-3cm,先端近锐尖,基部钝圆,边缘有明显锯齿,边缘和脉上密被曲柔毛和腺毛。花序低垂,密被曲柔毛并混以丝状腺毛;花萼被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紫红色,淡青紫色,有时白色,长8-10mm,3.5-4mm,先端内凹;雄蕊花丝8,4长4短;柱头球形,花时高出花药。蒴果长5-9.5cm,密被曲柔毛并混以直立的腺毛;果梗长1-2cm。种子暗褐色,表面具乳突;簇毛白色。花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000m的林下、灌栖、竹丛中或沟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解毒敛疮。主月经不调;水肿;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栾樨
- 林檎
- 芡实
- 密脉鹅掌柴
- 卵叶贝母
- 小叶寄树兰
- 鼠皮
- 短叶锦鸡儿
- 石螃蟹
- 峨眉石凤丹
- 杜仲
- 小百部
- 路旁菊
- 金雀根
- 百花锦蛇
- 地乌
- 朱蕉花
- 穿山龙
- 黄毛榕
- 猩猩木
- 渐尖毛蕨
- 无患子皮
- 台湾千金藤
- 鲨鱼胎
- 海狸香
- 长柄车前蕨
- 黄荆叶
- 萱草
- 牛耳散血草
- 黄皮根
- 刺菠
- 对叶林
- 葛谷
- 苏铁果
- 栗
- 睡菜
- 痢止草
- 山茴芹
- 毛果珍珠茅
- 梨叶
- 西瓜皮
- 三分三
- 云木香
- 豪猪千
- 大发表
- 两指剑
- 毛果小甘菊
- 云南金莲花
- 鹌鹑蛋
- 杨树花
- 串铃
- 金雀儿
- 绿青
- 雷公橘
- 桃枝
- 紫金标
- 黑果拨毒散
- 角叉菜
- 丁锅树叶
- 聚叶虎耳草
- 香花刺
- 椰子壳
- 海蜇皮
- 山羊血
- 铁仔
- 美舌藻
- 小倒钩藤
- 阔叶赤车使者
- 湖北海棠
- 白皮柯
- 剑皮树菌
- 龙头草
- 红花月见草
- 红绿草
- 问荆
- 朱砂七
- 菘菜
- 大苞寄生
- 黄荆
- 续随子叶
- 海鹞鱼肝
- 鸡爪芋
- 青酒缸
- 海莲果
- 女贞叶
- 了哥王
- 倒提壶
- 豆列当
- 野木鱼
- 栘依果
- 普贤菜
- 蒟蒻薯叶
- 猕猴桃根
- 长梗千里光
- 玉米油
- 澜江百合
- 川楝子
- 泥鳅
- 蔛草
- 荡皮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