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解马兜铃
《中华本草》:百解马兜铃
拼音注音
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
别名
白金果榄、山总管、百解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香港马兜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香港马兜铃 木质藤本;嫩枝绿色,密被短柔毛;叶柄长1-1.5cm,稍被毛;叶片革质或纸质,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12-20cm,宽2-5cm,先端短尖,基部狭耳形,下面稍被长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8-12条,弯拱向上至边缘互相连接,网脉在下面明显突起。总状花序被褐色丝质长柔毛;花梗长7-12cm,常向下弯垂;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达5cm,直径1.5-2cm,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短而粗,常彼此贴生,黄色而有紫色纵脉;檐部盘状,倒心形,直径8-13cm,上面黄白色而有紫色斑块,愈至管中部斑块愈明显,具网状脉纹,边缘不明显3浅裂或仅先端凹入;裂片平展,下面裂片稍大;喉部暗紫色,半圆形,直径约1.5cm;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5cm;合蕊柱肉质,先端深3裂;裂片边缘向下延伸,具乳头状突起,花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清热解毒。主水肿;淋病;风湿痹痛;脚气湿肿;肠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豨莶果
- 断线蕨
- 石蟹
- 铁脚草
- 海岛苎麻叶
- 伯乐树
- 单花金丝桃
- 苦壶卢蔓
- 花被单
- 两面刺
- 龙珠果
- 象牙参
- 母猪草
- 野慈姑
- 油桐
- 象肉
- 蓬蘽
- 枝儿条
- 鸳鸯
- 甘蓝
- 卵叶水芹
- 鬼点灯
- 畲山羊奶子
- 叶上果根
- 地红子根
- 蜈蚣萍
- 全叶青兰
- 玄精石
- 野花椒根
- 桑沥
- 楮实
- 高粱泡
- 支柱蓼
- 桑鳸
- 莎草
- 毛脉南蛇藤
- 钉耙七
- 宜昌楼梯草
- 黄麻子
- 云实蛀虫
- 南瓜根
- 冷地卫矛
- 豆豉姜
- 柠檬桉果
- 野兔脑
- 野高粱
- 鳍蓟
- 乳腐
- 郁李仁
- 走游草
- 片姜黄
- 红花雪莲花
- 白金果榄
- 秃疮花
- 黄栌枝叶
- 漂摇豆
- 小通草叶
- 蒟蒻薯叶
- 鹅腿骨
- 冥楂
- 栾犀
- 黑心姜
- 白花映山红
- 罗布麻叶
- 灯笼泡
- 大画眉草
- 朱砂莲
- 云苔草
- 毛蕊花
- 地刷子
- 半枫荷根
- 救必应
- 匙羹藤
- 蜗牛壳
- 还亮草
- 螺蛳
- 大黄
- 骆驼脂
- 破牛膝
- 花椒叶
- 白沙糖
- 驴头
- 三果木皮
- 禹粮土
- 辣木通
- 灵香草
- 华西小石积
- 原蚕沙
- 大豆黄卷
- 天麻
- 熊脑
- 一味药根
- 匙叶伽蓝菜
- 八爪金龙
- 黄菀
- 海带根
- 鼻涕果
- 刺齿凤尾蕨
- 白花灰毛槐树
- 凫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