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问荆
《中华本草》:林问荆
拼音注音
Lín Wèn Jīnɡ
英文名
Branched Wood Horsetail,Forest Horsetail
出处
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林问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isetum sylvaticum L.采收和储藏:盛夏或初秋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细,黑褐色。春季孢子囊穗的茎褐色,不分枝,有轮生钟形叶鞘。叶鞘齿膜质,红褐色,每2-3齿连接成3-4宽齿,呈卵状三角形永存。孢子囊穗长椭圆形,有梗,钝头,长1.2-208cm;每盾状孢子叶下有孢子囊6-9个;孢子成熟后,其茎上又生出多数绿色轮状分枝,孢子囊穗在脱离后,营养茎再数次分枝,绿色,展开,茎先端平,棱脊有2行刺状突起,分枝的叶鞘齿狭披针形,开展。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森林草地及灌丛杂草中。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长20-60cm,每棱脊有2列刺状突起,轮生分枝发达,多为数次分枝。叶鞘齿红褐色,每2-3齿连接成3-4宽齿,呈卵状三角形。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全草含紫云英甙(astraglin),杨属甙(populnin),山柰酚-3-双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山柰酚-3,7-双葡萄糖甙(kaempferol-3,7-di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7-rhamnoside),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槲皮素-3-双葡萄糖甙(quercetin-3-diglucoside),槲皮素-3-双葡萄糖-7-葡萄糖(quercetin-3-digluc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7-rhamnoside),草棉甙(herbacetrin),4,5-二去氢茉莉酮酸(4,5-didehydrojasmon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
性味
苦;凉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祛风止痛。主咯血;尿血;淋病;痛风;风湿疼痛;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利尿。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钱白花蛇
- 叶子花
- 杠香藤
- 圆叶母草
- 两指剑
- 岩藿香
- 水黄连
- 瓜蒂
- 鳖甲
- 冬青叶
- 绒毛桢楠
- 人中黄
- 棱枝槲寄生
- 翡翠
- 杂蘑
- 菟葵
- 水黄花
- 荠菜花
- 无爷藤
- 兔子毛
- 瓮菜癀
- 土黄芩
- 大臭黄荆
- 紫花鱼灯草
- 蓝花子
- 西藏角蒿
- 翅果藤
- 毛蕨根
- 棕树心
- 打破碗花花
- 梧桐
- 刺楸
- 东菊
- 沙梨
- 老鸦糊
- 红毛草
- 乌鸦头
- 云南铁丝莲
- 尿桶弓
- 薅田藨根
- 白榄根
- 罗布麻
- 阳桃根
- 铁扫帚
- 竹叶子
- 土麦冬
- 青麸杨根
- 麻鱼胆
- 金钱木根
- 羊胆
- 戟叶瓦韦
- 岗松
- 薯莨
- 黄筒花
- 葛藟汁
- 笔仔草
- 皂柳根
- 紫雪花
- 粘毛鼠尾草
- 野罂粟壳
- 苦良姜
- 珍珠
- 小茴香
- 高原点地梅
- 山油麻
- 蕨萁
- 柠檬桉果
- 衣鱼
- 藤檀
- 香毛草
- 三棱
- 鲎尾
- 菊花根
- 蒟蒻
- 茭白
- 白花灯笼
- 木槿花
- 白皮
- 粳米泔
- 黑大豆皮
- 三花枪刀药根
- 旱田草
- 赤杨
- 黑老虎
- 羊奶果
- 沙糖根
- 东北堇菜
- 杠板归
- 一点红
- 日照飘拂草
- 野胡萝卜根
- 痢止草
- 金橘叶
- 金老梅叶
- 黄花远志
- 华南紫萁
- 木瓜
- 慈菇
- 木荷
- 荠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