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问荆
《中华本草》:林问荆
拼音注音
Lín Wèn Jīnɡ
英文名
Branched Wood Horsetail,Forest Horsetail
出处
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林问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isetum sylvaticum L.采收和储藏:盛夏或初秋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细,黑褐色。春季孢子囊穗的茎褐色,不分枝,有轮生钟形叶鞘。叶鞘齿膜质,红褐色,每2-3齿连接成3-4宽齿,呈卵状三角形永存。孢子囊穗长椭圆形,有梗,钝头,长1.2-208cm;每盾状孢子叶下有孢子囊6-9个;孢子成熟后,其茎上又生出多数绿色轮状分枝,孢子囊穗在脱离后,营养茎再数次分枝,绿色,展开,茎先端平,棱脊有2行刺状突起,分枝的叶鞘齿狭披针形,开展。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森林草地及灌丛杂草中。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长20-60cm,每棱脊有2列刺状突起,轮生分枝发达,多为数次分枝。叶鞘齿红褐色,每2-3齿连接成3-4宽齿,呈卵状三角形。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全草含紫云英甙(astraglin),杨属甙(populnin),山柰酚-3-双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山柰酚-3,7-双葡萄糖甙(kaempferol-3,7-di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7-rhamnoside),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槲皮素-3-双葡萄糖甙(quercetin-3-diglucoside),槲皮素-3-双葡萄糖-7-葡萄糖(quercetin-3-digluc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7-rhamnoside),草棉甙(herbacetrin),4,5-二去氢茉莉酮酸(4,5-didehydrojasmon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
性味
苦;凉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祛风止痛。主咯血;尿血;淋病;痛风;风湿疼痛;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利尿。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地毡草
- 浙江七叶树
- 鹿药
- 虎牙
- 接骨仙桃
- 水茴香
- 粽粑叶
- 波罗蜜核中仁
- 蓼大青叶
- 仙人掌
- 光梗丝石竹
- 楮皮间白汁
- 隔山撬
- (鱼彭)鱼鳃
- 獭肝
- 石膏
- 广西九里香根
- 水百合
- 棣棠花
- 大蓟
- 鸡嗉
- 红花点地梅
- 白苏子油
- 牛胆参
- 软骨过山龙
- 地精草
- 野苦梨根
- 香蕈
- 白土茯苓
- 石萝藤
- 四楞蒿
- 四照花皮
- 鹅喉管
- 白粉蝶
- 野洋烟根
- 鳖甲
- 地灵根
- 红树果
- 红花寄生
- 布荆
- 毛稔
- 白鬼笔
- 疏叶当归
- 钝齿铃子香
- 贯众
- 粘毛黄花菍
- 青蒿子
- 牡荆子
- 半边风
- 刘寄奴
- 镰叶瘤足蕨
- 龙齿
- 巴戟天
- 粗榧枝叶
- 狭萼半边莲
- 福建排草
- 自事口草
- 大地柏枝
- 蝙蝠
- 黄花香
- 黄龙须
- 单根木
- 牌楼七
- 金边兔耳
- 钓鱼秆
- 霸王根
- 了哥王根
- 鹧鸪
- 大薸
- 蜀五加
- 骆驼蹄瓣
- 大黄茎
- 鸢脚爪
- 茉莉根
- 家白蚁
- 三叶鬼针草
- 十三年花
- 猪毛针
- 薄荷脑
- 小礼花种子
- 心叶忽布
- 沙苑子
- 香毛草
- 铺地蜈蚣
- 徐长卿
- 八角枫花
- 风箱树叶
- 单叶血盆草
- 倒爪草
- 山肉桂
- 大叶樱叶
- 肥猪苗
- 费菜
- 九爪龙
- 钓鱼竿
- 大砂仁
- 地棠花
- 玉米黑粉
- 卷柏
- 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