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菇
《中华本草》:豹皮菇
拼音注音
Bào Pí Gū
别名
豹皮香菇、白香菇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F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菌盖宽5-16cm,半球形,后扁平;盖面干,白色或淡黄色,有红褐色平伏的斑状鳞片,稍呈同心环状排列;盖缘多数波状。菌肉厚,肉质,白色,强韧,味柔和,有树脂气味。菌褶弯生,稍稀,幅宽,不等长,白色,后淡黄色;褶缘锯齿状,常裂开。菌柄偏生或中生,长2-10cm,粗0.7-2.5cm,圆柱形,与盖面同色,基部黑褐色,常有鳞片或纤毛,往往成假根状,中实。孢子印白色,椭圆形至长方形,光滑,无色,(8-13)μm×(4-4.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树的腐木上,夏、秋季近丛生。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中央下凹,直径5-15cm,淡黄色,具深褐色平伏斑状鳞片,略呈同心环排列。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稀,宽,不等长,边缘锯齿状开裂。菌柄类圆柱形,长2-8cm,直径约2cm,白色或淡黄色,有鳞片,内实。有的具菌环,白色,絮状。微有松脂香。
化学成分
培养物中含半萜类化合物,主要为δ荜澄茄烯(δ-cadinene),α-muurol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豹皮菇匝醚(lentideus ether),异豹皮菇萜醚(iso-lentideus ether), 10-羟基豹皮菇萜醚(10-hydroxylentideus ether)。子实体含齿孔酸甲酯(methyleburicate),3-氢化松苓酸甲酯(methyl trametenolate),麦角甾(ergosterol)及脂类,其脂肪酸组成主要有十二烷酸(dodecanoic acid), 十三烷酸(trideca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
性味
甘;平
归经
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气血;益心肝。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疲乏无力;失眠心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鸭舌头
- 钱针万线草
- 雀梅藤
- 青海防风
- 粉绿益母草
- 鱼胆草
- 防风
- 小接骨丹
- 黄麻梗虫
- 肥皂荚
- 蝮蛇皮
- 雨蛙
- 菠菜子
- 青皮
- 青蒿子
- 白花穿心莲
- 雀舌草
- 鸢脚爪
- 青皮树
- 麒麟尾
- 黔羊蹄甲
- 捆仙丝
- 鸢油
- 豹子眼睛果
- 青鱼枕
- 雅丽千金藤
- 蓖麻
- 香椿
- 篦齿蒿
- 铅
- 鸭头
- 黄金菊根
- 背花疮
- 豹药藤
- 香圆子
- 香港四照花
- 笔筒草
- 青藏虎耳草
- 翡翠
- 橄榄
- 苞蔷薇根
- 芭茅果
- 鱼脑石
- 睡菜
- 鱼草
- 青鱼胆草
- 黑根药
- 蝮蛇胆
- 倒爪草
- 鼋甲
- 猕猴桃根
- 鼻涕果
- 舞草
- 鞘菝葜
- 蜂蜜
- 荜澄茄
- 鲃鱼
- 雪里开
- 鮧鱼
- 黑骨蕨
- 鸭肫衣
- 补骨脂
- 粉叶地锦
- 鹰爪枫
- 鱼狗
- 辐射石豆兰
- 风箱树
- 冰糖
- 鹰嘴爪
- 香唐松草
- 青竹标
- 香皮树
- 香橼根
- 紫金砂
- 长毛风毛菊
- 紫金龙
- 紫铜矿
- 装饰卷柏
- 走马风
- 茱苓草
- 走马胎
- 雉
- 鲻鱼
- 自来血
- 自扣草
- 蒸饼
- 蚱蜢
- 雉尾
- 鹧鸪菜
- 追骨风
- 长毛香科科
- 苎麻皮
- 莲房
- 梅叶
- 鳝鱼骨
- 黄断肠草
- 土牡蛎
- 金刚刺
- 枫香树根
- 亮叶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