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栀叶
《中华本草》:水栀叶
拼音注音
Shuǐ Zhī Yè
别名
大花栀子
英文名
Leaf of Largeflower Gardenia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大花栀子,常绿灌木。枝绿色,幼枝具垢状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具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叶片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cm,宽2-5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两面光滑,花大,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径约7cm,花白色,极香;花萼裂片6,线状;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雄蕊6,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cm,径1-1.5cm,黄色,纵棱较高,果皮厚,花萼宿存。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化学成分
含一种醛类杀外国籍剂(rungicide),栀子甙(gardenoside),都桷子甙(genipside)。
性味
涩;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栀叶
拼音注音
Shuǐ Zhī Yè
出处
《中国药植志》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水栀"条。
化学成分
含山梨糖醇、甘露醇等多羟基醇。
性味
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
消肿,理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茅草箭
- 芙蓉根
- 四叶七
- 云杉球果
- 六棱菊
- 狐心
- 黄竹参
- 白紫草
- 白粉蝶
- 对叶油麻叶
- 蕨麻草
- 鸡矢藤
- 胡桃树皮
- 七角枫
- 南瓜蒂
- 砗磲
- 毛冬瓜
- 毛八角枫
- 糙叶水苎麻
- 焦栀子
- 云南双盾木
- 西藏花椒种子
- 大花糙苏
- 烧伤藤
- 大金香炉
- 金荞麦茎叶
- 苍山冷杉
- 苘麻根
- 柘树茎叶
- 咳嗽草
- 苏铁叶
- 大透骨消
- 蒟蒻
- 扛板归
- 地蚕
- 柚皮
- 白榄根
- 大花活血丹
- 宽尾石韦
- 小丁香
- 昆明山海棠
- 薄叶黄芩
- 天葵
- 柴胡
- 血见愁老鹳草
- 密穗砖子苗
- 革叶蓼
- 落新妇根
- 仙桃草
- 黄芪
- 紫玉盘
- 藤金合欢
- 丽萼熊巴掌
- 天山堇菜
- 红根草
- 小通草
- 甘草头
- 熊尾草
- 锥栗果壳
- 排钱树
- 竹蜂
- 宿根亚麻
- 金边龙舌兰
- 江篱
- 绿豆叶
- 金线兰
- 多穗蓼
- 大夜关门根
- 四川澄茄子
- 刺栗子
- 斑叶兰
- 杜鹃花果实
- 小毛香
- 蜈蚣萍
- 野香茅
- 椰子
- 香茅根
- 下山虎
- 小贯众
- 山丹
- 玉米黑霉
- 青蒿露
- 小功劳
- 一包花
- 地仙桃
- 破骨风
- 藤黄连
- 黄秋葵根
- 巴豆壳
- 马比木
- 一点血
- 莲座叶通泉草
- 野菠菜
- 羊毛绒球蟹
- 心胆草
- 胡桃枝
- 亮菌
- 牛肉
- 山沉香
- 红花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