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叶
《中华本草》:黑大豆叶
拼音注音
Hēi Dà Dòu Yè
别名
大豆叶、黑豆叶。
英文名
black soybean leaf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化学成分
大豆叶含叶酸(Folic acid)2.10μg/g,亚叶酸(Folinic acid)0.24μg/g,核黄素(Riboflavine)2.4mg%,维生素A 142.2国际单位/g,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0.8-1.1mg/100cm2叶面积,尚含顺-乌头酸(cis-Aconitic 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等。
性味
甘;平
归经
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凉血解毒。主热淋;血淋;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
①治蛇咬: 黑豆叶锉、杵,敷之,日三易, 良。(《广利方》)②治血淋: 水四升,煮大豆叶一把,取二升,顿服之。(《千金方》)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黑大豆叶
拼音注音
Hēi Dà Dòu Yè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叶。
化学成分
大豆叶含叶酸2.10微克/克,亚叶酸0.24微克/克,核黄素2.4毫克%,维生素A_142.2国际单位/克,类胡萝卜素0.8~1.1毫克/100平方厘米叶面积,尚含顺-乌头酸、景天庚糖等。
功能主治
治血淋,蛇咬。
复方
①治蛇咬:黑豆叶蛙、杵,敷之,日三易,良。(《广利方》)
②治血淋:大豆叶一把,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千金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毛香
- 豆瓣绿
- 翼枝榆
- 黄总花草
- 山苦草
- 天葵
- 海蜇皮
- 鹤草芽
- 香阿魏
- 婆罗门皂荚
- 虎掌草叶
- 木椒根
- 多穗石柯
- 黄麻灰
- 毛蕊老鹳草
- 野樱花
- 裂叶秋海棠
- 骆驼蹄瓣
- 水毛射
- 冷饭果
- 滨海前胡
- 野厚朴花
- 电灯花
- 黑种草
- 荆芥
- 短瓣花
- 卷伞菌
- 貂尾
- 笔罗子
- 石茶
- 狗头芙蓉
- 狭叶当归
- 野大豆藤
- 买麻藤
- 山芹
- 紫贝
- 藏绵芪
- 豪猪千
- 芭茅
- 云南鸡矢藤
- 狗肝菜
- 松萝
- 穗花杉叶
- 金榭榴
- 茴香茎叶
- 三叶豆
- 蛇蜕
- 黄鼠肉
- 蜂房
- 菰
- 蜂胶
- 枇杷木白皮
- 紫葳根
- 棉花杜仲
- 杧果核
- 红麸杨
- 山羊油
- 水黄
- 沙枣花
- 华南胡椒
- 箐跌打
- 秋唐松草
- 葛藟
- 杉材
- 山慈姑花
- 贴骨散
- 旋花苗
- 短柄南蛇藤茎叶
- 山梗菜
- 木蜡树叶
- 吹风藤
- 香港四照花
- 地涌金莲
- 母猪菜
- 光裸星虫
- 毛五加皮
- 山枇杷叶
- 荔枝壳
- 黑塔子根
- 散血丹
- 鼠牙半支
- 白粉蕨
- 东北桤木
- 刀豆
- 岗梅根
- 桤木
- 鹅掌揪根
- 马比木
- 柞蚕蛹
- 接骨木
- 山菠萝根
- 毛黄堇
- 新疆一支蒿
- 枫寄生
- 常春藤
- 万丈深
- 山苍子叶
- 蛇王藤
- 鲜黄连
- 白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