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草
《中华本草》:鸡肾草
拼音注音
Jī Shèn Cǎo
英文名
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stenopetala Lindl.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狭瓣玉凤花,多年生草本,高40-90cm。块茎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cm,肉质白色,具稀须根。茎直立。单叶互生,5-7片;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9-15cm,宽3-5.5cm,先端渐尖,基部有叶鞘抱茎。总状花序长达20cm,花小而密集;花苞片披针形,较尖呈芒状,常长于花;花小;萼片先端开展,舟状,先端骤狭成芒状尖尾,尾弯曲;花瓣线形,小裂片狭镰刀状;唇瓣近基部3裂,侧裂片钻状,中裂片舌状;距圆筒状,下垂,与子房等长;柱头突起2,长圆状棒形,子房圆柱状纺缍形,扭曲,连花梗长约1c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750m的山坡阔叶林缘草丛中或次生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性味
甘;淡;性平
归经
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主阳萎;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1.《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壮阳。治阳萎,疝气。2.《荆州中草药》:治小儿遗尿。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鸡肾草
拼音注音
Jī Shèn Cǎo
别名
鸡肾子、腰子草、双仁、肾经草(《荆州中草药》)。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兰科植物鸡肾草的全草。8~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块茎长椭圆形,肉质,白色,常2个,大小不等,具稀须根。茎直立。单叶互生,5~7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有叶鞘抱茎,上面深绿色,下面谈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小而密,外面3片淡黄绿色,内面3片白色。
生境分布
生于林区向阳山坡。分布湖北、西藏等地。
性味
甘,温。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甘淡,平。"
②《荆州中草药》:"甘。温。"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壮阳。治阳萎,疝气。"
②《荆州中草药》:"治小儿遗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毛狗
- 鸡肠狼毒
- 雀麦
- 鸡子壳
- 鸡脚草乌
- 红花点地梅
- 鸡头
- 鸡脚莲
- 五气朝阳草
- 大红袍
- 鸡肠
- 鸡冠菜
- 煨姜
- 鸡爪芹
- 鸡肚肠草
- 蓼大青叶
- 石萝藤
- 黄缅桂
- 新疆紫草
- 鸡麻
- 空桶参
- 金冠鳞毛蕨
- 鸡大腿
- 鸡眼草
- 蜀漆
- 藕节
- 鸡挂骨草
- 饺剪藤
- 鸡爪参
- 龙棕
- 鸡骨香
- 鸡(土从)
- 鸡骨常山
- 鸡排骨草
- 鸡翎草
- 鸡蛋参
- 博落回
- 可爱花
- 鸡爪草
- 鸡爪枝皮
- 鸡爪花
- 光梗丝石竹
- 鸡爪乌
- 满江红
- 鸡屎藤果
- 鸡矢藤
- 鸡屎藤
- 鸡屎树
- 鸡树条果
- 鸡爪风
- 驴蹄草
- 猴高铁
- 丝瓜子
- 苏铁根
- 岩山枝
- 四大天王
- 刺柄南星
- 桑寄生
- 大木通
- 还阳参
- 黄颡鱼颊骨
- 雀脑
- 黄皮叶
- 兜兰
- 蛇不见
- 伏龙肝
- 华东木蓝
- 红花菜
- 诃子核
- 宽羽线蕨
- 夏至草
- 老鼠脚迹
- 灰栒子
- 青羊肝
- 金刀菜
- 阳桃花
- 渐尖毛蕨
- 制何首乌
- 化气兰
- 苦瓜花
- 火秧竻叶
- 钮子药
- 雀
- 蓑衣莲
- 黑腺珍珠菜
- 厚壳树
- 盘石龟
- 甜瓜茎
- 苹
- 苹婆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青桐翠木
- 龙眼
- 青皮树
- 铧头草
- 九眼独活
- 白豆蔻
- 单头紫菀
- 玉米
- 苍山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