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靛
《中华本草》:紫靛
拼音注音
Zǐ Diàn
别名
蓝花草、吐红草、地狗胆、青藤、刺牛膝、白牛膝、假红蓝、洋杜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假杜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lerisa crisata L. [B. caualeriei Levl.; B. mairei Levl.]采收和储藏:全全年可采,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假杜鹃 直立无刺半灌木,高达2m。多分枝,节稍膨大。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长3-10cm,宽1.5-4.5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成短柄,全缘,两面均被毛。花单生叶腋内或4-8朵集成一短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小苞片线形,长5-15mm,稍被粗毛,先端具小尖刺,边缘通常有刺;萼片4,外面2个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2-2cm,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内面2片甚小,条形,长约6mm,白色;花冠青紫色或近白色,或有青紫色和白色条纹,花管漏斗状,长约6cm,外面被毛,檐部裂片5,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盘大,子房有4个胚珠,花柱长。蒴是要长约1.2cm。种子4颗,被微毛,扁平,花期9-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村边或路旁。现广植于热带地区。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略有棱,光滑无刺。叶对生,皱缩,完整叶片椭圆形至矩圆形,长3-10cm,先端尖,基部楔表,全缘,略呈波状,两面具毛。
化学成分
全株含α-香树脂醇(α-amyn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谷甾醇-3-氧-D-葡萄糖甙(stigmasterol-3-D-glucoside)含环烯醚萜衍生物山栀甙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乙酰基假杜鹃素(acetylbarlerin)即5,7-O-二乙酰基山栀甙甲酯( 5,7-O-diacetylshanzhiside methyl ester);含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氧-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柚皮素(naringenin)和芹菜素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 glucuro-nide)。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百日咳;风湿疼痛;风疹身痒;黄水疮;小便淋痛;跌打瘀肿;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靛
别名
假杜鹃、吐红草、地狗胆、蓝花草、刺牛膝、白牛膝[四川西昌]
来源
爵床科紫靛Barleria cristata L.,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四川。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血截疟。
四川西昌地区用本品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消疹止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革质红菇
- 黄麻子
- 鼋胆
- 鮧鱼鳔
- 鸽粪
- 粉团花
- 鳣鱼
- 雨韭
- 锅粑
- 艾片
- 过腰蛇
- 黑果拨毒散
- 防已
- 锥连栎
- 高山芹根
- 鸭舌草
- 阿月浑子
- 雪里见
- 鸡翔草
- 黑老头
- 清风藤
- 山大刀
- 鹰眼睛
- 铁扫帚
- 香茅花
- 黑沙蒿子
- 雉脑
- 兔耳子草
- 鸡爪簕
- 鲫鱼骨
- 鸡翮羽
- 昂天莲
- 鸡肝
- 高山黄华根
- 香堇菜
- 香茹
- 肥皂核
- 阿育魏实
- 鸡腿蘑
- 水茴香藻
- 风化硝
- 紫阳花
- 鹰爪莲
- 蔗鸡
- 鳜鱼胆
- 香根芹根
- 醉马草
- 鹰不扑
- 黑水鸡
- 锅焦
- 鲛鱼皮
- 鸡胆
- 盐胆水
- 鱼鹰骨
- 过江藤
- 鸡血李
- 黑花韭
- 鲸蜡
- 釜脐墨
- 高山黄华
- 香菇
- 繁缕
- 鸡血莲
- 香蕉弄蝶
- 水将军
- 鬼灯笼根
- 野杜仲果
- 臭黄荆子
- 艾纳香根
- 鱼草
- 针砂
- 鱼眼草根
- 黑骨头
- 香胶木叶
- 鸽肉
- 蜘蛛七
- 黄香薷
- 翻白草
- 蚱蝉
- 香雪兰
- 鸭皂树皮
- 山豆根
- 鸡冠花
- 香橼叶
- 黑山蔗
- 香青
- 鬼柳树
- 鸡腿堇菜
- 肥猪苗
- 鸭公青
- 黑大豆
- 黑细辛
- 肥猪草
- 龟版
- 飞蛾七
- 苎麻
- 香茶菜
- 鱼腥草
- 黑蚂蚁
- 香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