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对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对经草
拼音注音
Dà Duì Jīnɡ Cǎo
别名
老君茶
来源
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突脉金丝桃Hypericum przewalskii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切碎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暑,利尿,调经。用于伤暑,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大对经草
拼音注音
Dà Duì Jīnɡ Cǎo
别名
大花金丝桃、大叶刘寄奴(《陕西中草药》),老君茶(《陕西草药》)。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突脉金丝桃的全草。夏、秋花期或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棕色。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少分枝,高30~40厘米。单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长3~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无柄,稍抱茎,下面叶脉隆起。花顶生,金黄色,单个或数朵合成聚伞花序,直径约2厘米;萼片5,矩圆形;花瓣5,常偏斜;雄蕊极多数;于房常3~5室,花柱顶端5裂。蒴果圆锥形,长约1.3厘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或路旁。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①《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利水消肿,除风湿。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不利,蛇咬伤。"
②《陕西草药》:"消暑,解渴。治夏令伤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6钱。外用:研末撒布。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大对经草
拼音注音
Dà Duì Jīnɡ Cǎo
别名
大花金丝桃、大叶刘寄奴、老君茶。
英文名
Przewalsk St. John's wort, West China St. John's wort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突脉金丝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przewalskii Maxim.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突脉金丝桃 多年生草本。高约40cm。茎直立,圆柱形,少分枝。单叶对生;叶无柄;叶片倒卵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钝,基部心形,抱茎,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散布淡色腺点,侧脉约4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单花或数朵成聚伞花序,顶生;花较小,直径约2cm;萼片5,黄色,稍弯曲;雄蕊多数,合生成5束;子房上位,1室,花柱长约5mm,先端5裂,蒴果圆锥形,长约1.3cm。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和林边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苦;微辛;平
归经
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风湿;水肿。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疼痛;水肿;小便不利;夏令伤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各家论述
1.《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利水消肿,除风湿。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不利,蛇咬伤。2.《陕西草药》:消暑,解渴。治夏令伤暑。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定草根
- 大蓑衣藤根
- 大红花点地梅
- 大叶钩藤
- 大木通
- 大花卫矛果
- 大叶白花灯笼
- 大青根
- 断板龟
- 大一面镙
- 东风菜
- 单花山竹子
- 齿瓣石豆兰
- 丁香蓼根
- 东北堇菜
- 冬葵叶
- 单头紫菀
- 吊灯花叶
- 地麻黄
- 倒插花
- 地龙
- 倒根野苏
- 橡实壳
- 地菍
- 蜥蜴
- 土羌活
- 金钮扣
- 岩豆
- 柱果木榄叶
- 佛手柑
- 马蹄草
- 心叶秋海棠
- 鲤鱼脑
- 鮠鱼
- 壶卢秧
- 柄果槲寄生
- 蕙实
- 金雀儿
- 红鸡踢香根
- 白矾
- 虎睛
- 水稻清
- 胡颓子根
- 骡宝
- 土附子
- 金丝莲
- 东方乌毛蕨叶
- 甘遂
- 鸡翎草
- 臭黄荆根
- 小金钱草
- 南天竹梗
- 茴香虫
- 红酸杆
- 山狸子肉
- 八宝茶
- 油杉
- 红豆树
- 地柏枝
- 丝绵
- 仙百草
- 鲎胆
- 刺柏
- 水松叶
- 爵床
- 野灯草
- 虾须草
- 樟树叶
- 将军树
- 黄果茄
- 猬心肝
- 青竹标
- 孔雀尾
- 复叶耳蕨
- 老鹤草
- 瓢瓜
- 山茶叶
- 海粉
- 老米酒树
- 金线风
- 赤茯苓
- 土白蔹
- 野油麻
- 风花菜
- 量天尺
- 实葫芦
- 蔷薇根
- 曼陀茄根
- 铅灰
- 金老梅枝
- 黑老虎
- 白杨叶
- 尖头蚱蜢
- 荆芥
- 救必应
- 蝈蝈
- 梨果榕
- 水团花根
- 榕树皮
- 天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