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对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对经草
拼音注音
Dà Duì Jīnɡ Cǎo
别名
老君茶
来源
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突脉金丝桃Hypericum przewalskii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切碎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暑,利尿,调经。用于伤暑,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大对经草
拼音注音
Dà Duì Jīnɡ Cǎo
别名
大花金丝桃、大叶刘寄奴(《陕西中草药》),老君茶(《陕西草药》)。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突脉金丝桃的全草。夏、秋花期或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棕色。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少分枝,高30~40厘米。单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长3~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无柄,稍抱茎,下面叶脉隆起。花顶生,金黄色,单个或数朵合成聚伞花序,直径约2厘米;萼片5,矩圆形;花瓣5,常偏斜;雄蕊极多数;于房常3~5室,花柱顶端5裂。蒴果圆锥形,长约1.3厘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或路旁。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①《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利水消肿,除风湿。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不利,蛇咬伤。"
②《陕西草药》:"消暑,解渴。治夏令伤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6钱。外用:研末撒布。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大对经草
拼音注音
Dà Duì Jīnɡ Cǎo
别名
大花金丝桃、大叶刘寄奴、老君茶。
英文名
Przewalsk St. John's wort, West China St. John's wort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突脉金丝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przewalskii Maxim.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突脉金丝桃 多年生草本。高约40cm。茎直立,圆柱形,少分枝。单叶对生;叶无柄;叶片倒卵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钝,基部心形,抱茎,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散布淡色腺点,侧脉约4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单花或数朵成聚伞花序,顶生;花较小,直径约2cm;萼片5,黄色,稍弯曲;雄蕊多数,合生成5束;子房上位,1室,花柱长约5mm,先端5裂,蒴果圆锥形,长约1.3cm。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和林边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苦;微辛;平
归经
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风湿;水肿。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疼痛;水肿;小便不利;夏令伤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各家论述
1.《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利水消肿,除风湿。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不利,蛇咬伤。2.《陕西草药》:消暑,解渴。治夏令伤暑。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獾油
- 女菀
- 绵参
- 喜树皮
- 八节毛
- 南天竹根
- 蓬莱草
- 刺果藤仲
- 桤木
- 卷耳
- 罗布麻
- 太平莓
- 葛上亭长
- 满天飞
- 回阳生
- 海龙
- 虫牙药
- 大叶藤
- 黄葵
- 草果药
- 龙珠
- 东风螺
- 金瓜草
- 花南星
- 子楝树根
- 野靛青
- 骆驼蹄瓣
- 浮尸草
- 桧叶
- 岩檀香
- 粗糠柴
- 黄花小二仙草
- 三消草
- 草血竭
- 帽兰
- 苍蝇草
- 秦岭冷杉
- 法半夏
- 猫儿屎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盲肠草
- 鲎尾
- 老鼠竻
- 黄秦艽
- 樗鸡
- 黑蚂蚁
- 乌桕木根皮
- 匙羹藤
- 节节茶
- 管南香
- 白草根
- 金箔
- 煨姜
- 乔木紫珠
- 散血藤
- 玉米轴
- 柠条籽
- 人参条
- 鸭嘴花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大籽蒿
- 大铁扫把
- 红毛毡
- 蜥蜴
- 散血莲
- 漆树根
- 铁线草
- 地膏药
- 齿叶橐吾
- 胡杨
- 三花枪刀药
- 黄荆
- 玳瑁
- 茄子根
- 凤尾参
- 川滇桤木
- 制草乌
- 蛇接骨
- 升药底
- 岗梅
- 红雪柳
- 大块瓦
- 栝楼皮
- 草木王
- 海蓬子
- 透明草
- 大黄草
- 螳螂跌打
- 苦荞头
- 卡密
- 石青菜
- 酸果藤
- 铁牛钻石
- 一匹草
- 屎咕咕
- 鱼脑石
- 望月砂
- 西藏桃叶珊瑚根
- 栗毛球
- 十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