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除叶
《中华本草》:五除叶
拼音注音
Wǔ Chú Yè
别名
大漆王叶。
英文名
Leaf of Chinese Maple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vodia trichotoma (Lour.)Pier.[Tetradium trichotoma Lou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山吴萸 小乔木,高6m或更高。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全株有香气。枝褐色,有白色斑点状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长4-8mm,中央一片柄长约1.5cm;小叶片薄纸质或纸质,腺点多而清晰,5-11;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1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缘。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5cm,宽达30cm;苞片对生,生于花序轴基部呈小叶片状;花轴及花梗均被短柔毛;萼片4,广卵形,长约1mm;花瓣4,白色,长圆形,长3-4mm,宽1.5mm;雄花的雄蕊长5-6mm,花丝见全被毛,花药广椭圆形,长1.5-2mm,退化雌蕊圆锥状,几与花瓣等长,4裂,裂片基部略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长不及1mm,子房圆球形,无毛,花柱较子房短,柱头头状。成熟的心皮4数,也有2-3数,红褐色,有皱纹,具黑褐色的腺点甚多。种子近球形,直径5-6mm,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溪涧两岸湿润的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小儿麻痹后贵症;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疮疡;风寒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五除叶
拼音注音
Wǔ Chú Yè
别名
山茶辣(《广西药植名录》),大漆王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叶。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全株有香气。茎褐色,有白色斑点状皮孔,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长5~14厘米,宽1~4厘米,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缘;叶柄长0.3~0.6厘米。花为顶生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果实由4个革质开裂的心皮组成,径约2.5毫米,外表有明显的腺体。
本植物的果实(山吴萸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竹林边阴湿的地方。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辛苦,温。"
功能主治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患处;或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稔
- 水朝阳花
- 五叶木通
- 罗汉松根皮
- 蜀羊泉
- 野灯草
- 粗叶卷柏
- 制草乌
- 鹿皮
- 白千层
- 牡荆根
- 吴茱萸叶
- 桉油
- 甘草头
- 羚羊角
- 黑皮跌打
- 黄精
- 紫丁香
- 泡花子
- 窄叶南蛇藤
- 雉肝
- 石榴花
- 牌楼七
- 黄葛树
- 车前草
- 白矾
- 黑种草子
- 吴萸叶五加
- 细草
- 榔榆茎
- 虎睛
- 赤茯苓
- 黄颔蛇头
- 臭梧桐
- 地梢瓜
- 花木通
- 粟米草
- 小粉
- 合萌
- 广金钱草
- 紫檀
- 蔓荆子
- 麻雀肉
- 八目鳗
- 爵床
- 刺玫果
- 牛奶浆
- 小鬼钗
- 广东升麻
- 合欢皮
- 九节风
- 水朝阳
- 樗叶花椒皮
- 骆驼蹄瓣
- 兴安毛连菜花
- 乌苏里黄芩
- 红豆
- 白丁香
- 茯神木
- 八月炸
- 一枝蒿
- 美味牛肝
- 冲天果
- 菟丝子
- 红毒茴
- 锯鲨肝
- 蝴蝶藤
- 澄茄子
- 紫背菜
- 紫花芥
- 青丝线
- 虎头兰
- 大叶白纸扇
- 矩形叶鼠刺
- 海螺厣
- 石仙桃
- 大花石上莲
- 柔软石韦
- 猫眼草
- 狍茸
- 阳桃
- 云南荚蒾根
- 桔梗
- 五除叶
- 红川乌
- 樟树根
- 榕树叶
- 牛奶树
- 大过路黄
- 鸡冠子
- 矮叶书带蕨
- 再生稻
- 落葵
- 小叶眼树莲
- 漏斗瓶蕨
- 榕树皮
- 红孩儿
- 旱芹
- 伯乐树
- 桃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