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除叶
《中华本草》:五除叶
拼音注音
Wǔ Chú Yè
别名
大漆王叶。
英文名
Leaf of Chinese Maple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vodia trichotoma (Lour.)Pier.[Tetradium trichotoma Lou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山吴萸 小乔木,高6m或更高。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全株有香气。枝褐色,有白色斑点状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长4-8mm,中央一片柄长约1.5cm;小叶片薄纸质或纸质,腺点多而清晰,5-11;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1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缘。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5cm,宽达30cm;苞片对生,生于花序轴基部呈小叶片状;花轴及花梗均被短柔毛;萼片4,广卵形,长约1mm;花瓣4,白色,长圆形,长3-4mm,宽1.5mm;雄花的雄蕊长5-6mm,花丝见全被毛,花药广椭圆形,长1.5-2mm,退化雌蕊圆锥状,几与花瓣等长,4裂,裂片基部略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长不及1mm,子房圆球形,无毛,花柱较子房短,柱头头状。成熟的心皮4数,也有2-3数,红褐色,有皱纹,具黑褐色的腺点甚多。种子近球形,直径5-6mm,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溪涧两岸湿润的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小儿麻痹后贵症;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疮疡;风寒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五除叶
拼音注音
Wǔ Chú Yè
别名
山茶辣(《广西药植名录》),大漆王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叶。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全株有香气。茎褐色,有白色斑点状皮孔,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长5~14厘米,宽1~4厘米,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缘;叶柄长0.3~0.6厘米。花为顶生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果实由4个革质开裂的心皮组成,径约2.5毫米,外表有明显的腺体。
本植物的果实(山吴萸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竹林边阴湿的地方。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辛苦,温。"
功能主治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患处;或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蘘荷
- 五指毛桃
- 乌榄
- 五加果
- 全缘凤尾蕨
- 乌饭树
- 白杨枝
- 五味草
- 土附子
- 大地棕根
- 米百合
- 柠檬桉果
- 青黛
- 娃娃鱼
- 沙地柏
- 墨
- 野鸦椿子
- 吴萸叶五加
- 楮树根
- 野油麻
- 乌贼鱼腹中墨
- 四里麻
- 古钮菜
- 红色新月蕨
- 黄金凤
- 五香草
- 新疆羌活
- 万寿菊花
- 石龙胆
- 乌蛇皮
- 乌口树
- 五爪风
- 牡荆油
- 牡蒿
- 乌金草
- 乌鸦胆
- 豆瓣香
- 大绿藤
- 工布乌头
- 野靛青
- 干冬菜
- 垂盆草
- 老鸦花藤
- 万年青
- 乌骚风
- 尾叶山柑
- 乌鸦
- 尾叶越橘
- 车前子
- 盘石龟
- 乌药花
- 薄柱草
- 五倍子内虫
- 万年蒿
- 蜜柑草
- 毛叶轮环藤
- 乌鸦头
- 乌泡刺
- 蜈蚣
- 桑根
- 鲎壳
- 天葵子
- 五代同堂
- 缬草
- 莨菪
- 铁扇子
- 水狼萁
- 扇子七
- 乌榄根
- 柳叶亚菊蒿
- 水翁叶
- 粉瘤菌
- 大叶黄杨根
- 小黑药
- 小地柏
- 乌鸦翅羽
- 大飞扬
- 石蚕
- 五谷虫
- 花蚁虫
- 秤杆升麻
- 熊油
- 万年柏
- 老虎耳根
- 人中黄
- 黑面叶
- 塔黄
- 威灵菊
- 石榕
- 黄毛耳草
- 地膏药
- 阳桃根
- 银叶柳
- 狭叶垂头菊
- 黄栎
- 益智仁
- 水田七叶
- 鸭涎
- 兴安白头翁
- 五气朝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