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根药
《中华本草》:黑根药
拼音注音
Hēi Gēn Yào
别名
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舌紫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enecioides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除去上部分,洗净晒干。
原形态
狗舌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6-50cm。根茎粗壮。茎直立,常单生,有棱,被开展的长粗毛,上部有花枝及较疏的叶。基部叶较小;下部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匙形,长5-18cm,宽1.4-4cm,先端钝或近圆形,下部渐狭成具翅的短柄,边缘疏或密的浅齿;中部及上部的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6cm,宽0.3-2cm,先尖或圆形,基部狭或圆形而半抱茎,有疏齿工全缘,两面或上面被密糙毛,下面沿脉有密长毛;中脉粗壮,侧脉4-6对。头状花序2-6个有时8个,伞房排列;花序梗长1.5-7cm,有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苞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外层长7-10mm,背面有疏粗毛;内层长10-11mm,背面无毛或仅沿中脉和紫绿色顶部有毛,各层长缘宽膜质;舌状花约20个,舌片淡紫色;管状花黄绿色,有疏短毛;花柱附片线状披针形;冠毛2层,外层极短,白色,内显浅红褐色,有不等长的微糙毛。瘦果长圆形,稍扁,除外肋外,背面有2-3肋,内面有1-2肋,被腺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3000m的高山山谷坡地、针林林下及山顶石砾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部及西南等地。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肢气肿痛;胃脘疼痛;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黑骨蕨
- 黑芝
- 黄麻叶
- 黑心蕨
- 黑参
- 黑香柴
- 黄鼠肉
- 白头翁
- 角翅卫矛果
- 黄鲴鱼
- 黄鳝
- 黑皮青木香
- 毛木树皮
- 密花山矾
- 黑节草
- 黑面叶根
- 黄麻灰
- 黑藁本
- 倒生莲
- 鹅绒藤
- 黑鹅脚板
- 盾叶薯蓣
- 黄鼠狼
- 莸
- 南酸枣
- 鳝鱼骨
- 堇宝莲叶
- 八角枫花
- 紫苏苞
- 偏花黄芩
- 绿矾
- 珠兰
- 珊瑚冬青
- 百舌鸟
- 榈木
- 长盖铁线蕨
- 红皮
- 南枳椇
- 棱子芹根
- 棱子芹
- 黄花夹竹桃
- 番荔枝叶
- 豆腐
- 金莲花
- 粗榧枝叶
- 蒲草根
- 荷花
- 梅叶
- 竹叶兰
- 独叶岩珠
- 铜锤玉带草
- 紫背草根
- 羊角拗
- 榛蘑
- 龙胡子
- 异型莎草
- 柏子仁
- 雪药
- 豆油
- 荭草
- 白背小报春
- 紫荆果
- 乌头附子尖
- 茶条槭
- 花鱼
- 鳢鱼肠
- 回回蒜
- 龙须参
- 大青木
- 紫茎
- 大草乌
- 水松枝叶
- 五指毛桃根
- 红石耳
- 沙枣花
- 野三七
- 吴茱萸叶
- 紫弹树叶
- 缘桑螺
- 小三棵针
- 海金沙
- 鲫鱼子
- 钱针万线草
- 黄山鳞毛蕨根
- 黄锁梅叶
- 霜红藤
- 虾蟆脑
- 砖子苗
- 露水草
- 小花鸢尾
- 高山大黄
- 皱杓兰
- 多花景天三七
- 大四块瓦
- 石菖蒲花
- 凤眼草
- 淡竹壳
- 枫香脂
- 鹿寿草
- 吹风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