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叶蹄盖蕨
《中华本草》:短叶蹄盖蕨
拼音注音
Duǎn Yè Tí Gài Jué
英文名
Short-leaf Lady Fern
出处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60-75cm。根茎短而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片厚纸质,长圆状卵形,长35-40cm,宽20-25cm,三回羽状分裂;羽片长披针形,长15-20cm,宽5-8cm,密接,基部对生,下部1-2对缩短;小羽片近平展,钝尖头,基部略与羽轴合生,羽裂1/2-2/3,裂片先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羽状单一,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线形,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200m的混交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入大肠、肝二经
功能主治
驱杀蛔虫;收敛止血。主蛔虫病;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驱蛔虫;外用治外伤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箬叶
- 飘拂草
- 铁线透骨草
- 破骨风
- 铁线草
- 赛莨菪
- 蛇目菊
- 铁筷子
- 鞑新菊
- 铁树果
- 辟汗草
- 鲨鱼胆
- 铜钱麻黄
- 赛繁缕
- 豆蔻
- 茸草
- 豆蔻壳
- 达仑木
- 通泉草
- 铁包金
- 通经草
- 食茱萸
- 退血草
- 鮹鱼
- 人参娃儿藤
- 人参须
- 蒲蒻
- 胆矾
- 豆豉姜
- 蚺蛇膏
- 透骨草
- 醍醐
- 铁浆
- 铜苋菜
- 铁角凤尾草
- 酸角
- 欧泽芹
- 肉桂
- 跳皮树
- 铁棒锤
- 随手香
- 麝肉
- 豆腐渣果根
- 鼠尾粟
- 首乌藤
- 铺地蜈蚣
- 韶子
- 豆腐渣
- 绒毛诃子
- 鲨鱼皮
- 人中黄
- 钭叶榕
- 铁仔
- 铁锈
- 苦天茄叶
- 鳜鱼胆
- 苦丁
- 锅焦
- 鸡翔草
- 骨螺
- 高山黄华
- 苦茶叶
- 过江藤
- 鸡嗉子叶
- 苦绳
- 鸡爪簕
- 阿月浑子
- 鸡嗉子果
- 苦茄
- 鲫鱼骨
- 鹳骨
- 鸡翮羽
- 鸡肝
- 峨山草乌
- 鸡腿蘑
- 鬼臼叶
- 龟版胶
- 峨三七
- 阔叶十大功劳
- 石壁莲
- 昂天莲
- 鹅掌楸
- 高山黄华根
- 鸡爪竻
- 苦檀子
- 革质红菇
- 阿育魏实
- 苦杏仁
- 苦艾
- 鸽粪
- 榼藤子
- 苦芺
- 马蛋果
- 鸡蛋花
- 峨眉半边莲
- 艾片
- 水底龙
- 锅粑
- 鹅绒藤
- 过腰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