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林
《中华本草》:对叶林
拼音注音
Duì Yè Lín
别名
底线参、蕤参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西藏吊灯花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opegia pubescens Wall.采收和储藏:全草,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根,秋末初春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须根丛生,肉质,长达6cm;茎细长,稻秆色,嫩枝微有柔毛。叶对生,膜质;叶柄长3-4.5cm,顶端有丛生腺体约10个,上面具槽;叶片卵圆形,稀长圆形,长4-15cm,宽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均微有短毛;侧脉每边5条,弧形上升;聚伞花序腋生,着花约8朵;花萼5裂,有腺体;花冠管状,黄色,长达5cm,裂片先端内折而粘合;副花冠杯状,外轮扁平,先端具刺毛,内轮具5个舌状片;花粉块每个药室中1个。蓇葖果披针形,长约13cm,向先端渐狭。种子披针形,有黄色绢质种毛,长约3.5cm。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200m的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性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杀虫;解毒。主蛔虫病;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林
拼音注音
Duì Yè Lín
别名
西藏吊灯花
来源
萝藦科对叶林Ceropegia pubescens Wal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西藏。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
蛔虫病:根研末2钱,兑淘米水服。
治疔疮:全草1两,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对叶林
拼音注音
Duì Yè Lín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柔毛吊灯花的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细长,缠绕状,稻秆色,嫩枝微有柔毛。叶对生;有短柄;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1厘米,宽2~4.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微有短毛。聚伞花序腋生;萼5裂,有腺体;花冠管状。蓇葖果披针形。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
性寒,味辛。
功能主治
解毒。治疔癀。
复方
治疔癀:对叶林-两,煨水服;另取全草捣绒外包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叶仙茅
- 大叶桉果
- 大叶狼豆柴
- 戴星草
- 滇缅古柯
- 大树三台
- 大钱麻
- 大麦泡
- 冬瓜瓤
- 淡菜
- 大瓦韦
- 多蕊蛇菰
- 东北埃蕾
- 大叶子
- 对叉疔药
- 对生耳蕨
- 大薸
- 大靛根
- 大九股牛
- 大叶酸藤子
- 毒箭羊角拗
- 大接骨丹
- 大皂角
- 大草蔻
- 大头菜子
- 大叶刺篱木叶
- 大叶紫薇
- 大白顶草
- 灯台莲
- 大叶树萝卜
- 大臭黄荆
- 大花威灵仙
- 大麦醋糟
- 东方乌毛蕨叶
- 大叶蒟
- 冬凌草
- 大血藤
- 倒扎龙
- 冬葵子
- 单叶血盆草
- 灯台树
- 大铜钱菜
- 大叶沿阶草
- 大一面锣
- 大叶藜
- 党参
- 大良姜
- 对节叶根
- 东北红豆杉
- 冬瓜皮
- 杜松
- 野灯草
- 化香树叶
- 裂果卫矛
- 柑皮
- 粳谷奴
- 止血扇菇
- 环纹苦乳菇
- 文殊兰果
- 裂叶秋海棠
- 地茄子
- 凤眼草
- 狗仔花
- 鸡肠狼毒
- 川党参
- 金剪刀草
- 梓叶
- 鸡内金
- 亚泵礴
- 腊梅
- 葡萄藤叶
- 岗松
- 乌药叶
- 香血藤
- 紫铜矿
- 猴楠
- 通天草
- 跳八丈
- 小黑牛
- 华东瓶蕨
- 粉背蕨
- 羊血
- 吴茱萸
- 尖叶铁扫帚
- 石头菜
- 龟甲胶
- 翅茎蜂斗草
- 水莎草
- 石腊红
- 竹节参
- 云南美登木
- 桃枝
- 决明子
- 蜘蛛香
- 无患子
- 柳白皮
- 土茶
- 鳍蓟
- 倒地铃
- 水边指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