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裂盾蕨
《中华本草》:羽裂盾蕨
拼音注音
Yǔ Liè Dùn Jué
别名
过江龙、兰蕨草、青竹标、铁包金、三角枫、鸡脚草、鸡爪莲、观音针
英文名
triangle Neolepisorus
出处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羽裂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lepisorus deltoidea (Bak.)Ching[Polypidium deltoideum Ba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5-45cm。根茎横生,密被卵状披针形鳞片,长渐类,边缘有疏齿。叶远生;叶柄长10-20cm,被鳞片;叶片三角形,渐尖,下部羽裂,全缘或分裂;叶脉明显。孢子囊群大,圆形,在侧脉两旁排成不整齐的1-2行,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000m的山地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苦;甘;凉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止血。主小便短赤不利;水肿;血尿;劳伤吐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有清热利湿止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刀伤出血、血尿。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银粉背蕨
- 一把篾
- 羊角棉
- 玉帘
- 羊肚菜
- 羊角藤
- 玉山芎穷
- 益智仁
- 野梧桐
- 野漆树
- 野芝麻花
- 羊血
- 芫青
- 野冬青皮
- 羊胆
- 接骨木
- 野丁香根
- 野棕
- 云南油杉
- 迎山红
- 玉竹
- 野辣烟
- 莲须
- 一匹绸
- 茵陈蒿
- 野杜仲
- 野苋子
- 牡荆
- 蚂蚁花根
- 野大豆藤
- 青竹标
- 燕窠土
- 野山芝麻
- 一叶荻
- 芸薹子
- 一枝香
- 艳山姜
- 茵陈
- 野山蚂蟥
- 野猪胆
- 野香橼花
- 野厚朴
- 羊角草
- 阴阳枫
- 云南小草蔻
- 野冬青果
- 盐麸根白皮
- 野猪胆草
- 云南小阴地蕨
- 野胡萝卜根
- 药茴香
- 野核桃油
- 羊脑
- 芸苔子
- 玉带海雕
- 盐麸树白皮
- 缘桑螺
- 云豹骨
- 玉芙蓉
- 翼枝榆
- 玉米黑粉
- 云锦杜鹃
- 瘿花香茶菜
- 黄花虱麻头
- 红背马蓝
- 一点血
- 洋草果
- 羊肚菌
- 胭脂木
- 鸭脚茶
- 千层楼
- 益智
- 野樱桃
- 羽叶山蚂蝗
- 云南柴桂
- 云南蕊木
- 云南双盾木
- 药绿柴
- 缘毛筋骨草
- 一口红
- 羽叶丁香
- 眼子菜
- 一颗血
- 野丁香
- 野桂皮
- 越南樟皮
- 紫玉簪根
- 云芝
- 硬皮马勃
- 云木香
- 野决明
- 四大天王
- 海金沙
- 黄蜀葵
- 云南五味子根
- 云南红豆蔻果
- 野猪黄
- 羊肾
- 云南紫珠
- 玉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