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鸡
《中华本草》:黑水鸡
拼音注音
Hēi Shuǐ Jī
别名
鷭、江鸡、红骨顶
英文名
Gallinule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秧鸡科动物黑水鸡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inula chlorop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捕捉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用。
原形态
黑水鸡,头,颈及上背灰黑色;下背、翅膀及尾均橄榄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白色。体侧和下体灰黑色,向后渐浅,下腹有些羽毛尖端白色,因而形成黑白相杂的块状斑;两胁有宽阔的白色条纹;翼下覆羽与下体同色,尖端白色;尾下覆羽两旁白色,中央黑色。嘴端浅黄绿色,基部及额板为鲜红橙色。跗跖前缘浅黄绿色,跗跖后缘及趾灰绿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平原和山地的沼泽或小溪周围的灌木杂草或芦苇丛中有时也见于稻田或庄稼地。单个或成对活动。以水生昆虫、里面虫、软体动物及植物嫩芽为食。巢营 于沼泽中及沼泽周围密集的草丛、芦苇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
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 ),甾类(steroid)。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入脾、肾、胃三经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开胃。主脾胃虚弱;泄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50-100g,煮食。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强壮、开胃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万年青叶
- 刚竹
- 大苞叶千斤拔
- 臭菘叶
- 川桐皮
- 牛角瓜
- 东方荚果蕨
- 眼睛草
- 藏紫菀
- 藏茄
- 车前草
- 地梅子
- 地椒
- 大团囊虫草
- 五星蒿
- 沙芥
- 华东瓶蕨
- 赤麻鸭
- 大泡通皮
- 榆叶
- 多足蕨
- 窝儿七
- 倒根野苏
- 冬珊瑚
- 芫荽茎
- 高粱泡根
- 白降丹
- 扁豆衣
- 地牯牛
- 麦冬
- 七叶一枝花
- 对叶油麻叶
- 水翁叶
- 洋葱
- 朴树
- 园金柑
- 穿心莲
- 蜀羊泉
- 猫腿姑
- 天王七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南瓜蒂
- 一把蔑
- 多裂独活
- 禾叶墨斛
- 东莨菪
- 黄花地锦苗
- 裸柱菊
- 铃铃草
- 凤眼果壳
- 云南双盾木
- 枫香树根
- 大叶马尾连
- 观音竹
- 白茅根
- 臭草
- 石蔓藤
- 刺蓼
- 雷公藤
- 黄海葵
- 番泻叶
- 豹骨
- 刺瓜米草
- 东方乌毛蕨叶
- 羊奶果
- 山鸡蛋
- 万年青根
- 鼬瓣花根
- 萝芒树皮
- 钻秆虫
- 盒子草
- 黄花菜子
- 皱叶变豆菜
- 白栎蔀
- 落花生枝叶
- 麻栎
- 凌霄
- 水蓑衣
- 红花木莲
- 油散木
- 楮实子
- 地丁
- 异野芝麻
- 山黄皮
- 太白花
- 黄蜀葵
- 漏斗苣苔
- 金匙叶草
- 满山白
- 磨盘草子
- 青鱼胆草
- 紫花鱼灯草
- 锦地罗
- 草贝母
- 了哥利
- 昙花茎
- 桑白皮
- 刺苞南蛇藤
- 小红苏
- 白叶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