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瓦韦
《中华本草》:网眼瓦韦
拼音注音
Wǎnɡ Yǎn Wǎ Wéi
别名
石韦、瓦韦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网眼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clathratus(Clarke)Ching[Polypodium clathratum Clark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0-30cm。根茎横生,密被灰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有明亮的粗筛孔,边缘有长齿。叶近生;叶柄长1-4cm,禾秆色;叶片薄草质,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9-26cm,宽8-15mm,先端钝,偶有渐尖,中部以下渐变狭,楔形,叶面光滑,背面偶有疏鳞片;叶脉网状,内藏小脉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中脉两侧各成1行,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肿止血。主小便不利;热淋;石淋;水肿;咳嗽;吐血尿血;赤白痢疾;痈肿;瘰疬;外伤肿胀或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网眼瓦韦
来源
蕨类水龙骨科网眼瓦韦Lepisorus clathratus (Clarke) Ching,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四川、西藏。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淋病,水肿,痈肿,瘰疬,咳嗽,吐血,赤白痢疾,外伤肿胀,或出血等症。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或研末外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无漏子
- 猬脂
- 薇籽
- 无患树蔃
- 王母钗
- 文鳐鱼
- 无缝珠
- 无风自动草
- 望江青
- 猬心肝
- 菵米
- 鮠鱼
- 无腺白叶莓
- 望月砂
- 无花果叶
- 瓦松
- 无根藤
- 污毛粗叶木
- 文蛤肉
- 王不留行
- 网脉橐吾
- 王孙
- 无花果根
- 温大青
- 文蛤
- 望江南子
- 瓦韦
- 无柄卫矛
- 无名木皮
- 温泉
- 无腺橉木
- 维特他
- 无尾果
- 剑叶铁树
- 红薯细辛
- 大叶青木香
- 接骨木叶
- 挖耳子草
- 文殊兰果
- 王瓜子
- 老鼠竻
- 梧桐叶
- 毛山荆子
- 党参
- 莴苣
- 挖耳草根
- 梧桐白皮
- 猬肉
- 猬脑
- 王瓜根
- 无名异
- 武靴藤
- 王瓜
- 莴苣子
- 问题特
- 无患子皮
- 无莿根
- 挖耳草
- 文竹
- 望江南
- 瓮菜癀
- 芜菁甘蓝子
- 问荆
- 文冠果
- 蜈蚣萍
- 蕹菜根
- 晚香玉
- 瓦楞子
- 网纹灰包
- 蜗牛
- 无患子树皮
- 无名子
- 刺天茄
- 蜈蚣藤
- 无患子叶
- 豌豆七根
- 蜈蚣七
- 雾水葛
- 梧桐子
- 蜈蚣藻
- 猬胆
- 碗花草根
- 蜈蚣兰
- 梧桐花
- 楮皮间白汁
- 豌豆
- 梧桐根
- 葫芦巴
- 黄水芋
- 花姬蛙
- 圆叶千金藤
- 灯盏细辛
- 雉肝
- 杯苋
- 石脑油
- 凤仙
- 窝儿七
- 阿里红
- 韭子
- 棵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