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子
《中华本草》:黄蜀葵子
拼音注音
Huánɡ Shǔ Kuí Zǐ
别名
黄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英文名
Seed of Sunset Abelmoschus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采收和储藏: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簸去杂质,再晒至全干。
原形态
1.黄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味
甘;寒
归经
肾;膀胱;胃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经;消种解毒。主淋证;水肿便秘;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2-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 (《圣济总录》)②治痈肿不破: 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③治便痈初起: 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 (《永类铃方》)④治打扑损伤: 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⑤催生: 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
1.《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2.《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3.《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4.《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蜀葵子
拼音注音
Huánɡ Shǔ Kuí Zǐ
出处
《本草衍义》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
甘,寒,滑。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通乳。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①《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③《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圣济总录》)
④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永类钤方》)
④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
《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黑头草
- 垂丝卫矛
- 黑萼棘豆
- 黑骨头
- 香根芹根
- 黄鼬
- 黑水鸡
- 黑沙蒿子
- 蛇胆
- 黄香薷
- 黑升麻
- 黑及草
- 黑壳楠
- 黑大豆
- 地绵绵
- 大鱼鳔花
- 黑心姜
- 黑蒴
- 黑血藤
- 黄零陵香
- 黑果小檗
- 黑点草
- 黑色鳞毛蕨根
- 黑骨走马
- 黄鹌菜
- 黑大豆皮
- 黑色鳞毛蕨
- 龙眼梳
- 蜗牛
- 黄龙藤
- 黄龙藤叶
- 黑沙蒿根
- 黑牵牛
- 黑皮跌打
- 黑穗石蕊
- 黑蚂蚁
- 黑风散根
- 黄颔蛇骨
- 黑大艽
- 黑心解
- 黄颔蛇头
- 黑腺珍珠菜
- 黄金线
- 黄颡鱼
- 黄麻
- 黑石耳
- 黑蒿
- 黑鳞大耳蕨
- 无花果
- 相思子
- 黄连
- 黄锁梅
- 黄锁梅根
- 短柄南蛇藤茎叶
- 黑虎耳草
- 玉米轴
- 黄鳝藤根
- 黑鸫
- 黄麻根
- 黄麻梗虫
- 黑根药
- 黑骨蕨
- 赤车使者根
- 黄金菊根
- 黑芝
- 黄麻叶
- 黑心蕨
- 黑参
- 黑香柴
- 黄鼠肉
- 白头翁
- 角翅卫矛果
- 黄鲴鱼
- 黄鳝
- 黑皮青木香
- 毛木树皮
- 密花山矾
- 黑节草
- 黑面叶根
- 黄麻灰
- 黑藁本
- 倒生莲
- 鹅绒藤
- 黑鹅脚板
- 盾叶薯蓣
- 黄鼠狼
- 莸
- 南酸枣
- 鳝鱼骨
- 堇宝莲叶
- 八角枫花
- 紫苏苞
- 偏花黄芩
- 绿矾
- 珠兰
- 珊瑚冬青
- 百舌鸟
- 榈木
- 长盖铁线蕨
- 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