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子
《中华本草》:黄蜀葵子
拼音注音
Huánɡ Shǔ Kuí Zǐ
别名
黄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英文名
Seed of Sunset Abelmoschus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采收和储藏: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簸去杂质,再晒至全干。
原形态
1.黄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味
甘;寒
归经
肾;膀胱;胃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经;消种解毒。主淋证;水肿便秘;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2-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 (《圣济总录》)②治痈肿不破: 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③治便痈初起: 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 (《永类铃方》)④治打扑损伤: 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⑤催生: 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
1.《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2.《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3.《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4.《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蜀葵子
拼音注音
Huánɡ Shǔ Kuí Zǐ
出处
《本草衍义》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
甘,寒,滑。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通乳。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①《本草图经》:"主淋涩,又令妇人易产。"
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③《陕西中草药》:"补脾健胃,生肌。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圣济总录》)
④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永类钤方》)
④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各家论述
《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高山望
- 螲蟷
- 黑阳参
- 鬼臼
- 鸽卵
- 五加果
- 鲚鱼
- 矮醋栗
- 矮柳穿鱼
- 香花刺
- 风叶藤
- 粉苞苣
- 鸡嗉子根
- 福建胡颓子叶
- 南亚新木姜
- 蜂斗菜
- 鸭跖花
- 风寒草
- 香草仔
- 斑唇马先蒿
- 赭石
- 龟肉
- 黑风散根
- 沙梨
- 蜂胶
- 革叶蓼
- 鸡雪莲
- 蜂乳
- 鬼毛针
- 鸭脚黄连
- 鳕鱼骨
- 雪山甘草
- 鷃
- 鸭嘴花
- 过江龙子
- 蜂蜡
- 颠茄草
- 腐婢
- 鸡肫草
- 香豆蔻
- 雪梨膏
- 黑皮跌打
- 鬼箭羽
- 蝮蛇骨
- 鳡鱼
- 鲛鱼胆
- 风车藤
- 蜂毒
- 风藤草
- 飞来鹤
- 贯众
- 鸭脚黄边
- 鹦鹉
- 高粱火焰苞
- 庵 (艹闾)子
- 黑大艽
- 黑牵牛
- 肥肉草
- 紫香薷
- 覆盆子叶
- 香果脂
- 鸮
- 黑点草
- 鸡蛋果
- 香茶菜根
- 车前子
- 鸡卵草
- 香艾
- 黄鹌菜
- 转心莲
- 肺心草
- 返顾马先蒿
- 鬼盖
- 凹瓦韦
- 鹌鹑蛋
- 凹朴皮
- 谷精草
- 过山青
- 鸡油菌
- 鸢翅骨
- 黄连
- 香港四照花果
- 鹰头
- (鱼彭)鱼鳃
- 鸭脚艾
- 麂肉
- 鲫鱼子
- 鸡毛狗
- 錾菜
- 鮧鱼涎
- 鱼藤
- 珍珠风
- 阿魏侧耳
- 香桂皮
- 走马芹
- 鱼胆草
- 高山龙胆
- 雉
- 自来血
- 黑心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