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鱼肝
《中华本草》:鳣鱼肝
拼音注音
Zhān Yú Gān
英文名
Siberian huso Sturgeon live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鲟科动物蝗鱼的肝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so dauricus(Georgi)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剖腹,取其肝脏;鲜用。
原形态
蝗鱼,体长约2m,大者可长达5m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前端略向上翘,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宽大,弧形下位,前方有吻须2对。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彼此相连,并向腹面伸展。体被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棘,背行骨板较大,黄色,10-16块;体侧骨板黄褐色,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后位;臀鳍26-36,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背青黑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江河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洲涡处,捕食其他鱼类。性成熟迟,需17-20年,5-6月为产卵期,溯江产卵,卵深灰色,产卵约150万粒。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流域尤为多见。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主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注意
《本草拾遗》:“勿以盐炙食。”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鳣鱼肝
拼音注音
Zhān Yú Gān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鲟科动物鳇鱼的肝。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鳣鱼"条。
性味
无毒。
功能主治
主恶疮疥癣。
注意
勿以盐炙食。(性味以下出《本草拾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酒药花
- 岩蜈蚣
- 岩白菜
- 栎叶槲蕨
- 金刷把
- 岩筋菜
- 咬人狗
- 金沸草
- 林檎根
- 金樱叶
- 廉姜
- 柳兰叶风毛菊
- 云雾七
- 金樱花
- 原蚕沙
- 金环蛇
- 金光菊
- 岩山枝
- 金刚散
- 金凤毛
- 园金柑
- 帘子藤
- 金挖耳根
- 夜交藤
- 见血住
- 角螺厣
- 金樱根
- 叶上珠
- 林问荆
- 豇豆叶
- 圆柏果
- 金剪刀
- 叶象花
- 金星草
- 人参芦
- 蟅虫
- 岩菖蒲
- 高山露珠草
- 金狮藤
- 冷饭果
- 酒瓶花
- 岩春草
- 岩节连
- 角盘兰
- 凉三七
- 夜吹箫
- 夜香牛
- 柳穿鱼
- 叶上花
- 圆萼刺参
- 海鳗鳔
- 岩石羊
- 岩石松
- 密花轮环藤
- 岩冬菜
- 蛟龙木
- 叶底红
- 水石油菜
- 栗壳牛肝菌
- 叶上果根
- 金丝桃果实
- 岭南杜鹃
- 角果木子油
- 岩指甲花
- 蛇鲻
- 岩豆藤花
- 叶上珠根
- 凉粉藤
- 宜昌楼梯草
- 卵叶贝母兰
- 卵叶鳞始蕨
- 跌打老
- 蜂房
- 土附子
- 鸡枞
- 见风消
- 柳叶剑蕨
- 柳叶鬼针草
- 原羚角
- 冷蕨子草
- 柳树寄生
- 岩兰花根
- 栗花灯心草
- 角花胡颓子
- 亚黑管菌
- 岩椒草
- 金堂葶苈
- 圆果罗伞
- 冷水丹叶
- 卵叶娃儿藤
- 冷饭果叶
- 宜昌荚蒾叶
- 兰屿肉豆蔻
- 卵叶水芹
- 圆叶娃儿藤
- 宜昌荚蒾
- 兰石草果
- 蕺叶秋海棠
- 庐山石韦
- 庐山楼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