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
《*辞典》:锥栗
拼音注音
Zhuī Lì
别名
栲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拷的种子。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
桂林栲,又名:山锥、锥子树、勒翠。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暗灰色,老时不规则开裂;小枝有椭圆形成孔。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稍斜,上半部边缘有疏而利的锯齿,侧脉约10对;叶柄长1~2厘米。花细小,单性,同株;雄花绿白色,排成直立、分枝的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部;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厘米,外面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内有坚果一个。坚果近卵形,长约12毫米,黄褐色。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果壳(锥栗果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及山谷,常与他树混生。除云南及四川西部外,广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平。"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滋补,健胃。"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健胃,补肾。治肾虚,痿弱,消瘦。"
用法用量
内服:炒食;或与瘦猪肉同煮吃。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
拼音注音
Zhuī Lì
别名
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
来源
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云南除外)。
性味
种子:甘,平。
壳斗及叶:苦、涩,平。
功能主治
健胃补肾,除湿热。
种子:治肾虚,痿弱,消瘦。
壳斗及叶:治湿热,腹泻。
用法用量
壳斗及叶每用干品0.5~1两,水煎服。
种子炒食或与猪瘦肉同煮吃。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金血藤
- 紫青藤根
- 紫雪花
- 浆果苋
- 蟅虫
- 苎麻叶
- 五味草
- 紫阳花
- 油茶油
- 野靛青
- 新香草
- 蜘蛛果
- 鹧鸪脚
- 冷水丹
- 观音苋根
- 长毛风毛菊
- 红大戟
- 钻地风
- 震天雷
- 雉尾
- 紫香薷
- 鹧鸪脂
- 苎麻根
- 肿柄菊叶
- 紫金牛根
- 追骨风
- 醉魂藤
- 龙虾
- 紫铜矿
- 钟萼木
- 西红花
- 地红子根
- 醉鱼草花
- 肿足蕨
- 鱵鱼
- 紫麻
- 锥连栎
- 鳣鱼
- 针砂
- 重叶莲
- 海鳗头
- 紫鸭跖草
- 锥栗果壳
- 针刺铁仔
- 走马胎叶
- 醉马草
- 野芋实
- 牛脾
- 绵马贯众
- 蜘蛛果茎叶
- 山菠萝根
- 钻天杨
- 椰根
- 转心莲
- 鳣鱼肝
- 紫金莲
- 走游草
- 茶绒
- 再生稻
- 自消容根
- 蚤休
- 雉肝
- 干漆
- 紫金砂
- 针叶火绒草
- 蜘蛛
- 鹧鸪菜
- 茱苓草
- 走边疆
- 鯮鱼
- 鳙鱼
- 蜇虫
- 钟花草
- 灰包
- 纵条肌海葵
- 醉针茅
- 白托柄菇
- 橡实壳
- 大将军
- 鸦胆子
- 乌桕
- 小蒜
- 豨莶
- 杨梅根
- 白马骨根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芭蕉花
- 黄栌
- 五叶壁藤
- 毛发唐松草
- 冰草根
- 黄麻叶
- 白刺花叶
- 阔齿兔唇花
- 熊筋
- 云锦杜鹃
- 雉
- 萱藻
- 川牛膝
- 飞天蠄蟧